2)第八百八十六章 因时制宜_执宰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式,进而迫使不少百姓因为生计所迫加入到了倭寇的队伍中来。

  明朝沿海卫所军队当时的战斗力虽然比较强,但由于倭寇抢了就跑,等卫所军队赶到时倭寇早已经乘船而去,使得他们唯有望洋兴叹。

  鉴于倭寇拥有非常灵活的机动性,因此明太祖就开始布置沿海的海防力量,在辽东至广东沿海设置了五十多个卫所,每个卫所配备战船50艘,每船士兵50名,总兵力0多万,专门用来对付倭寇。

  如此一来,大明沿海就有了一道牢固的海防防线,那些海防卫所的士兵很多都是跟随明太祖打江山的老兵,战斗力强悍,机动性也很强,因此当倭寇像往常一样劫掠沿海时遭受了重创,大明各海防卫所歼灭倭寇的捷报频传。

  表面上看起来,明太祖的这道海防防线好像成功阻止了倭寇为恶,不过战场上的主动权永远掌握在进攻一方的手中,任何被动的防守总会流露出破绽来。

  明太祖的这道海防防线是沿着海岸线修建的,但琉球岛却是大明海外的以个孤岛,明廷琉球岛的统治薄弱,只在澎湖列岛设有一个澎湖巡检司来管理琉球岛的事务,

  故而,倭寇就改变了先前的战略,将琉球岛作为侵扰大明的跳板,先在琉球岛上停留静待时机,一旦发现沿海卫所明军松懈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沿海地区进行劫掠。

  由于琉球岛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可以任由倭寇长久居住,而澎湖巡检司实力有限对盘踞在岛上的倭寇鞭长莫及,故而琉球岛逐渐就成了倭寇的海上大本营。

  根据当时闵浙巡抚汤和的奏报,倭寇每次侵扰福建、广东地区时必然会去琉球岛补充淡水粮食,而琉球岛兵少势孤又兼移民众多不易管理,着实成了倭寇的天堂。

  本来,明太祖并没有想要将琉球岛上的居民都撤到沿海地区,不过洪武十九年七月,倭寇以琉球岛为基地在福建沿海盘旋一个多月,相继抢掠了漳州、泉州、福州、兴化和厦门等地,最后满载而归。

  明太祖为此大发雷霆,破口大骂当时的闵浙巡抚汤和:“开国功臣,竟奈何不得区区倭奴!”汤和很无奈直言都是琉球岛惹的祸。

  考虑到大明沿海的海防卫所已经无法有效对付倭寇,明太祖就想到了一个极端的办法,把琉球岛上的居民统统迁往内陆来,文武大臣对此纷纷赞同,即便是有人有异议又有谁敢反对明太祖?

  当时新科探花黄子澄就认为琉球岛汉夷杂居,孤悬海外,守着它耗费钱粮还不如把那里的居民迁到大陆,这样一来倭寇就没了立身之本。

  于是,洪武二十年明太祖下旨撤销澎湖巡检司并令琉球岛上的居民尽快迁居大陆,不要给倭寇留下一粒粮食。

  琉球岛上的汉族居民积极响应明太祖的政策,纷纷烧掉房屋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