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9章 发力的“嘉谷系”(1/2)_超级农业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豆区以及长江流域春夏大豆区划分出食用大豆区和高油大豆区,以实现专业化生产;第二,通过大力组建农民合作社,推动土地流转,实行大豆规模化种植;第三,他们请求中央、银行在政策上向大豆种植合作社倾斜,同时鼓励国内大豆加工商优先采购国产大豆……”

  “因此,不管是基于嘉谷的构想,还是基于嘉谷的组织动员能力,我都建议由嘉谷来主导‘嘉豆13号’的全国推广工作。”胡其远态度明确道。

  “你这是想在大豆产业中同时全面推广规模化经营吧。”下面有人忍不住反驳了,赞同声同时响起——让嘉谷主导“嘉豆13号”的全国推广,基本上可以说是将国产大豆产业交到嘉谷手上了。

  现场无论是那个部门的代表,都是能影响部级立法的天之骄子。对于这样一群天之骄子来说,要他们集体赞同某个人是非常困难的。

  更何况,这其中还关乎着当代中国农业转型的“派别争论”。

  农业规模经营之争、农业资本深化之争、农业技术选择之争和农地制度变迁之争,可被称为当代中国农业转型具有代表性的“四大争论”。

  后两者暂且不提,前两者在“嘉豆13号”的推广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很显然,嘉谷是认为,国产大豆的小农经营与现代农业要求背道而驰,“嘉豆13号”一出,国产大豆具备了全面发展规模种植的条件。

  出言反对的人则认为,小农经济在中国的存在具有历史和现实双重合理性,中国应支持小规模农业生产而非推动农业规模化。

  两派观点都有相应的立论基础,其旷日持久的交锋难解难分,因此胡其远早有准备。

  他侃侃而谈道:“大家都应该认识到,我国农业效率不高,竞争力不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农业经营的土地规模过小,制约了农业效率的提高。”

  “我们现在农产品的成本绝大多数都比国际市场高,比如说粮、棉、油、糖、肉、奶,这都是老百姓生活不可离开的产品。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产不出来,而是产出来的比人家成本高得多,就给了国际农产品进入我国的机会,压缩了我国农产品的利润空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的大宗农产品中,玉米、食糖、牛羊肉等产品的成本与国外的差距都在拉大,只有水稻、大豆和奶类的差距在缩小,为什么?最直观的原因,就是这三者都因为有嘉谷的参与,实现大范围的规模化经营,从而将平均生产成本拉了下来。”

  下面又有人开口了:“你这只考虑农业的效率和农产品的竞争力,不考虑农民的出路在哪里?规模化就意味着强行让农民离开土地,他找不到更好的就业,不能获得更好的收入,那是要出大问题的。你想过依赖于大豆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