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一章,我现在有的是钱_从行星总督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业区建房子,获得了联盟币,这本质上就是他们付出的劳动价值,并且是得到联盟政府的认可的。

  毕竟,联盟政府在交帝国税的时候,帝国税官可不认你什么联盟币。在帝国眼里,货币只是废纸一张,他们只认完税证明,也就是税币,或者是实物。

  当然了,这只是商延文对自己的绿蜂街区观察的结果。

  但这些生产区的工人,也要生活。他们的生活所需,比如运输、医疗、服务业、食品……则来自于其他地方的供给。这就总体形成了分工:可以生产帝国税类目上的产品的地区,通过联盟发行的货币购买其他地区的其他服务,他们自己则生产该区域绝大部分的帝国税所需产品。非产区,则以联盟币来证明自己通过附属产业,做出了贡献。

  但他们仍旧创造了价值。

  至于说中间还有0.15的人均税币差值去哪儿了……那就得问科罗嘉曾经的官僚阶层、统治者们了。

  所以,实际上行星政府交税,主要还是依靠重工业、军工业、纺织业、农业这些帝国认可的‘硬通货’的生产。

  现在,人均的消费水平到了0.85,翻了倍还要多,那也就难怪日子变得能过得下去了。

  但目前来看,整个诺言城大约就都是这水平。甚至在巢都中层区、上层区,情况比下巢区还要好得多;底区的情况可能糟糕一些,但应当总体上大差不差。

  这种分工,广泛的存在于各个层级。街区与街区间的、巢都与巢都间的、甚至是星球与星球之间的。

  绿蜂街区的主要支柱行业,是建筑业、运输业、废品回收和原料初加工。除了材料加工的产品,能当实物交帝国税,其他的其实都不太行。

  而且,这是抽走了0.1的帝国税之后的消费水平,也就意味着,绿蜂街区往后不再需要交人税。

  但是,毫无疑问比过去好太多了。

  街区向上级政府交税,是可以用联盟币现金的。相应的,联盟政府会用这些联盟货币,支付给一些重点工业区,比如军工厂、重工厂,他们的产出才是实物交税的主力。

  再以诺言城的角度来看整个科罗嘉所有的巢都,如果每个巢都,都是这个水平的话,那么就可以说整个科罗嘉都走上正轨了。科罗嘉不需要再交人税,凭靠自身的生产就能够完成帝国税,不再是联盟的负担。

  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再过两年,或许就能有结余;再过几年,结余越来越多,科罗嘉人民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好,并且成为联盟发展的重大发动机――人口规模在这里摆着呢。

  想明白这些东西,是真的让商延文非常的振奋。

  他为自己能够亲身参与到这场时代的大变迁,而感到兴奋。

  而他在工作之余,做出来的那套发展策划,也将在这个基础上,为绿蜂街区再上一个发动机。

  在帝国税的忙碌告一段落之后,他找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街区政府的负责人穆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要做的,是一套循环养殖系统。

  在绿蜂街区,过去生存着一种小型飞行生物,其形态类似蝙蝠,有着坚韧的肉膜翅膀,以及坚固的牙齿。其生存所需的主要物资是三样:人类的生活垃圾,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以及强污染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发光孢子真菌。

  本地人管这玩意儿叫‘荧光病蝠’,在过去这是诺言城下巢区和底区的一种有害生物,它会将疾病、污染、辐射,带到人群之中,致病甚至致死。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