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七章 御书钱范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是情有可原。刚才即便是说错了,我也不怪你,但你得知道,我重设水衡监的用意,绝不仅是铸造钱币。经济,就是经营,也是经世济民。”

  看周忠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皇帝又看向正认真端详着钱样的赵温以及面容沉静的荀攸,继续说道:“管子曾言,‘量资币,权轻重’,‘币重则民死利,币轻则决而不用,故轻重调于数而止’,为何金比银值钱、银比铜值钱?铜钱既不能吃、又不能穿,何以数枚铜钱就能换取较其还珍贵的货物?”

  这个时代经学大行其道,家传浅薄的恐怕连《管子》都只是听过没见过,家传渊博的如荀攸、周忠,也不会对此太过上心。若非特殊情况或者别有用意,很少有人会沉下心来研读《管子》这类的杂书,更别说像皇帝这样举一反三,提出种种疑问了。

  “陛下。”赵温年轻时做过京兆丞,那时候还是地方自行铸钱,所以接触过一段时间的货币铸造,躬身说道:“愚臣浅见,以为钱本无价,令疾则黄金重,令徐则黄金轻。钱是否能流通民间,交换货物,全在于朝廷威严。朝廷若是权重,则吏民皆服,钱自可大行其道。朝廷若是暗弱,则钱法废弛,百姓宁可以物易物,钱也不再是‘钱’了。”

  这番话是从国家信用的角度上来论证钱之所以有价值、能为人承认的原因。

  皇帝有些意外,没想到赵温在这方面还很有造诣。

  周忠这时似乎也理解了皇帝的意思,不着痕迹的看了眼荀攸,见对方微闭着眼,没有说话的意思,便沉着的说道:“臣也作如此想,如今朝廷渐次恢复,关中百姓无不心向汉室。此番增发新钱,大可以让钱值钱,兴复货殖、方便百姓。”

  “二位说的虽好,但尚有不足。”皇帝轻声说着,故意停顿了下。

  众人会意,一齐说道:“臣等愚昧,还请陛下明示。”

  皇帝点了点头,说道:“不仅是朝廷威信影响钱重,朝廷发行钱币的数量多少,也影响钱重。譬如东市,共有货值三十万钱,而整个东市仅有二十万钱,如此便有十万钱的货难以售卖,于是则害损民利,若是水衡监知悉此事,又该何如?”

  周忠眉头一皱,下意识的说道:“由水衡铸钱十万,发往东市?”

  “可是。”周忠紧接着说道:“这十万钱总不能凭白给人吧?”

  “这是自然。”见对方能这么快想到关键之处,皇帝欣慰的点点头,说道:“这十万钱,可由朝廷出面采买货物、或者雇佣民夫来发放东市。”

  沉默已久的荀攸这时开口道,目光幽深,蕴藏精光:“然则朝廷未必知晓得如此精确,若是东市缺钱十万,朝廷多发二十万、或是少发五万,则钱多货少,更不益于百姓。”

  “这才是我重设平准监的用意。”皇帝说完,拿眼看了下穆顺。

  穆顺赶忙说道:“唯,平准监奉诏更建以来,郡县通衢、东西市里,皆有平准吏员监测物价。尤其是城中市丞,如长安市丞,就是直属平准监,每隔十日便会将采集的讯息整理上交,由平准监统一归纳,呈交御览。”

  这是平准监明面上的市场、经济统计职责,至于其背后的刺探情报功能,臣子们都心照不宣,此时也不好说破。

  “正如刚才所言,区区东市是如此,放之整个天下、民间亦是如此。朝廷即便有平准监,也确实不能精确的知道民间到底需要多少钱,才能兴旺货殖、授利百姓。但平准监所收集到的数字,却能给水衡监铸钱数量提高一个借鉴。”如果说平准监是市场统计调查局和发改委的综合体,那么水衡监在皇帝心中就是后世操控货币发行的央行。

  这个时代没有谁会比皇帝还了解货币政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了,所以此时既然有了平准监,那么水衡监也不该仅仅只是铸钱那么简单。

  皇帝目光深沉的看向周忠,认真的说道:“重设水衡监的用意,周公可知道了?”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