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营,在十月开始乘船考察漳河。

  ……

  杭州。

  大苏到底还是因为自己的偏心挨了朝廷申斥,赵煦给苏油发电报,问他柳树种了没有,然后问了这事情该如何处理。

  苏油告诉他自己将柳树种在了大名府行宫的御沟外面,争取在任期内逐渐扩成一排,然后告诉他章惇是对的,人主和臣子都是一样,应该对事不对人,不能有所偏袒。

  然而高滔滔依旧偏心,朝廷下了申斥警告了苏轼,让他将救灾粮交给叶温叟全权处理,一转身却又通过皇宋慈善基金转了一万贯,成立杭州救灾专向基金。

  得了这笔基金,苏轼开始搞人居改善工程。

  杭州频海,水泉咸苦,唐代刺史李泌,始导西湖,作六井。白居易复浚西湖,引水入运河,溉田且千顷。

  但是湖水里边多水草,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

  之后大苏做通判的时候整治过一次,苏油做两浙路转运使的时候整治过一次,到了现在,葑草再次堆积,变成沼泽。

  加上变成城中居民排污的地方,水又出不去,滋生大量的蚊虫。

  此次疟疾流行,给杭州敲响了警钟。

  苏轼考察了地理后,上奏朝廷:“运河失湖水之利而取给于江,潮水游河,泛溢阛阓,三年一浚,为居民大患,六井亦几废。”

  “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去而行者便矣。”

  “浚茆山、盐桥二河,以茆山一河专受江潮,以盐桥一河专受湖水,复以馀力修治城中诸井,民获其利也。”

  高滔滔同意,苏轼便立即开始以工代赈,救荒之馀,复行工役。

  经过这次整治后,西湖最终变成了后世所见的模样,成了一个城市的大后花园。

  长堤造成,南北径十三里,植芙蓉、杨柳于其上,望之如画图。

  杭人将这条堤称为“大苏堤”,将之前苏油修建的那条通往西湖书院的堤称为“小苏堤”。

  杭州的人居环境更加宜居,如今也渐渐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苗头。

  救灾完成,医院修好,大苏的日子就闲了下来,将自己每天需要处理的公事写在新版挂历之上,当晚勾消,故居多暇日,可从诗酒之适。

  在京师的秦观非常羡慕,写诗夸大苏“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

  但是完全没事儿是不可能的,寻常坐衙当班还是要的。

  结果坐出了好多雅事儿。

  有一天都商税务押到一个逃税人,却是从南剑州来的乡贡进士吴味道。

  赃物是两个超级大包裹,上面写着封呈京师苏侍郎宅,落款是苏轼的头衔。

  大苏就问吴味道卷内何物,吴味道胆战心惊地说道:“今忝冒乡贡,乡人集钱为赴省之赆。于是花了百贯,买了三百端建阳纱;因计担心沿途扣税,到了京师不存一半。想着当今负天下重名而爱奖士类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