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7章 木秀于林_权路飘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机,赶在蔺明杰之前走到饮水机旁,并冲蔺明杰道:“我来,蔺局长。”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王俊杰这一举动看似无所谓,却博得了曹玉华和蔺明杰两人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互相点了点头。

  王俊杰先用一次性纸杯给蔺明杰倒了一杯水,然后又拿过曹玉华的搪瓷杯,给曹玉华的搪瓷杯也蓄满了水,做完这一切才重新回到曹玉华和蔺明杰的身边,挨着蔺明杰,坐在曹玉华对面的双人沙发上。

  见王俊杰坐下来之后,曹玉华并没有开门见山把自己准备让王俊杰帮自己写文章的事告诉王俊杰,而是与王俊杰聊起了家常。

  曹玉华的话很随意,想到哪问到哪,问王俊杰老家哪里?家里有几口人?父母都是做什么的?在哪里上的大学?而且还让王俊杰说了大学毕业后的简历,以及工作以来的感受。

  王俊杰一一作答。

  得知王俊杰毕业于西山师范学院,而且上学时学的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曹玉华不经意道:“小王,既然你是西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今天,我就跟你探讨一下文学问题,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你的工作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

  曹玉华抛出的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刁钻的很,作答者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又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挖掘问题本质的能力,还要有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

  当然了,他抛出这样一个刁钻的问题也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察王俊杰这些方面的能力,看他到底有没有帮自己写文章的能力和水平。

  王俊杰隐隐约约已经有所觉察,曹县长叫自己来绝对不是为了同自己聊家常,也不是同自己吟诗作赋,谈古论今,讨论文学,一定另有目的,之所以同自己谈这么多,又抛出如此刁钻的一个问题,无非是为了考察自己。

  因此,他不敢掉以轻心,思索一番之后才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出自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原话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李康所作的《运命论》旨在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强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为了‘遂志而成名’。不想这话今天竟成了中国人古来已是嫉妒成性的证据。一个人,纵使你很优秀,但你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审时度势,不可清高自傲,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应虚怀若谷,团结同事,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大家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物尽天择,适者生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