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可真敢想!_大顺小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问题是古人推辞的是征辟诏书,表示不想当官,彰显自己不贪慕荣华富贵的清高。现在这是任事的旨意,要你去办实事的。推辞了跟清高没有一文钱的关系,只会让人觉得,你这家伙怕担责任。

  别的人这么认为,还没有太大关系。要是皇上记住你难堪大任,呵呵。难怪你到现在还只是个詹事府洗马。

  不仅官阶不及杨谨师兄,还是个能闲得蛋痛的闲散官。有什么前途?

  岑国璋把目光移向王云。这种大事,肯定是听老师的。

  王云还没开口,李浩开口了。

  “此事,先等等看吧。”

  典林公于是不再开口了。

  又说了几句,大家便散了,王云把岑国璋叫到书房。

  “益之,现在没有外人,我把此案错综复杂的背景跟你说清楚。”

  “谢谢老师。”

  “首先张临海此人,虽然只是一介举人,但是家门显赫,祖父贤咏公曾是阁老次辅,伯父、父亲都是进士。一门三进士,当时被传为美谈。他最先是作为乐王的幕僚入仕途的。当时乐王还是清河郡王,张临海是郡王府长史司典簿。昌都山平叛,先是乐王为主帅,轻狂妄动,结果中了伏击,官军死伤惨重。张临海临危受命,收拢残兵,安抚军心,暗出奇兵,一举扭转了战局。最后率军平定了昌都山之乱。”

  “增援安息援征军,时为武威郡王的寿王为主帅,张公为副帅。但是寿王将军中一切事宜,悉数委予张公。后来他巡抚北疆,与边军诸将的关系非常好,有出生入死的交情,九边诸军都很敬佩他。”

  听完后,岑国璋迟疑地说道:“老师,你是说张公此人,跟乐王、寿王关系匪浅,还在士林和边军中有很大的影响力。最关键的是,他颇得皇上的信任。”

  “没错,他颇得皇上的信任。”

  这绝不是胡乱猜测。如果皇上不信任张临海,就不会让他继续领军巡抚北疆。那里可是要害之地,真要是有异心,整顿兵马南下,转眼间就冲到了京畿。

  这样的人,居然在京师遇害了。

  谁干的?不管查出是谁干的,都是一场轩然大波,搞不好会引发一场大地震!

  “老师,张公是怎么遇害的?”

  “昨晚,张公与几位好友在春语楼吃饭。酒过三巡,突然窗外下起了雨,张公听到雨声,猛然间倒地,右手扼住自己的喉咙,吐字不清,声音嘶哑。后来又口吐白沫,浑身颤抖,不过两刻钟就气绝身亡。”

  “啊,听老师这样一描述,很像是中毒。”

  “刑部、大理寺几位老刑名也是这么猜测的。”

  “老师,昨晚跟张公一起吃饭的总共几位?”

  “总共六位,有原来清河郡王府和武威郡王府的旧同僚,有世交,还有北疆边军的同袍,还有一位展寿延。”

  “展寿延?老师,他是什么人?”

  “他是张临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