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九章 乐水轩论事(一)_大顺小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权力给到君主。而君主总归是人,有自己的意识和欲望。往往会与士人集团发生争权夺利的举动。君主的爪牙有外戚、宦官和部分文官,所以每朝每代都有各式各样的党争,本质就是君主与士人集团在争取夺利。”

  朱焕华是明盟元老,这种在外面能够引起惊涛骇浪的言语,私下里与同仁们不知争论过多少回,早就习以为常。

  “益之,你说士人政体的致命缺陷,是什么?”

  “他们的权力从哪里来?这一点,对于士人们非常致命。总不能说,我会识字,接受圣贤之学的教育,就有治理国家,统御万民的权力?这样说,谁服气?”

  听了岑国璋的话,朱焕华当即明白了,“所以前朝历代士人们就搞出君权神授的把戏。把君主神化为天子,拥有上天赋予的至高无上的权力。然后士人们再通过君主的授权,获得治国抚民的权力。”

  “对!”岑国璋刚应了一句,突然看到浮在水面的浮杆动了一下,连忙转身提起鱼竿,用力一提,一条不大的青鱼从水里飞了出来。

  他眼疾手快,一把就抓住飞过的鱼,取下鱼钩,把它放进挂在栏杆上,半浸在水里的鱼篓里。

  “历朝历代的君主,就像这条鱼一样,心甘情愿地咬中士人们鱼饵。两者一拍即合,联手分了这天下,尽享无尽的财富和富贵。只是时代在变,财富也在变,这政制也得跟着变。”

  听了岑国璋的话,朱焕华眉头微微一皱,“财富?”

  “这是通俗易懂的说法,其实论到本质,应该是创造财富的基础和能力,也就是生产力。”

  “生产力,我知道,这是益之你提出的新观点。它是一切经济、政治等上层社会架构的根本基础。有点难懂,当初为了弄明白益之提出的这个新观点,我跟良玉、东篱等几位,争论了两三个月。还按照益之你提示的,收集了大量江淮、岭东、河阴的地方资料,才弄清楚这观点。”

  朱焕华顿了一下,继续问道:“益之你说生产力在变,政制也在变,此前内部讨论时,我搞得不是很明白。借此机会,还请益之再为我解惑。”

  “明夏师兄,此前的生产力,比如说创造财富的最大基础和工具是什么?”

  朱焕华略一思索,毫不迟疑地答道:“土地。”

  “没错,土地。土地出粮食,出棉麻,出丝绸,出茶叶,就连瓷器都是泥土烧制所成。所以以往的君主是天底下最大的地主,各级的官员士大夫就是大大小小的地主。就算出身贫寒的士子,一旦中举做官,很快就会成为地主。”

  朱焕华点点头,“益之说得没错。我家里就有上千亩地。正是祖上留下这么多良田,我朱家世代男丁可以潜心读书,继而中士取官,延续繁华。”

  “明夏师兄说的没错。正因为此前的生产力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