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6章 小罐茶大师造!_从打铁开始骑砍欧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陆间迁徙的中转站,光是巢穴就有几百万个,岛上因此积累了无数年的鸟粪,有些地方的鸟粪甚至堆积了几十米高。

  鸟粪石就是开发冰岛的最大收获之一。

  芬兰作为千湖之国,当然也有大量的鸟类,但因为气候的关系,鸟粪很难变成鸟粪石,鸟粪很容易就会被淋滤、流失回归大海。

  不像冰岛,有火山200~300座,地热资源极其丰富,在高温环境下鸟粪土中有机磷盐能瞬速被分解,并留下丰富的磷酸盐,在碱性地下水的作用下,可溶性磷酸盐又与碳酸钙反应,这才留下了鸟粪石矿。

  冰岛相对赤道带、拉美的那些世界级矿肯定比不了。

  但艾欧王国现在也没养那么多人,鸟粪石+土法肥绰绰有余。

  合成氨当然是最好的,可这玩意只有在高温高压下才能进行,如果没有高质量合金钢,基本造不出来。

  这就不是靠傻大黑粗的加厚就能搞定的,反应塔有活动部件,如阀门、压缩机等,这些必须精细加工,不能过分加厚。

  而且厚度一旦过大,铸造时钢铁内部的气孔、缺陷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材料强度不够的情况下,几乎没可能在高压高温情况下使用,要不然那些老大粗的土炮也不会动诺炸膛了。

  别说中世纪了,就算是现代,能自主通过合成氨生产化肥的也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实现。

  可以说大炮和黄油是工业化的一体两面。

  “生产力更发达,可以解放更多的劳动力,再加上一直不断补充劳动力,我们在进行超级大工程的同时,还能海外支援日德兰半岛,搞轮换练兵。”

  拉斐尔继续说道:“这样的事情是日耳曼诸侯们做不到的。”

  深耕细锄、厚加粪壤、以助地力的用养结合的农业经营方式,就是依靠大量的人力投入维持着土地的高效利用,可以看作一种集约化的经营。

  方法好,但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欧陆从粮食单位产量来说,直到17-18世纪,老家的单位土地的粮食产出比欧陆高得多。

  在加洛林时期,西欧的粮食产出,按收获量与种子比计,有时低到2:1,就是说,收获2斗粮食,要留下1斗作为来年的种子。

  这也是因为欧陆在古代晚期和中世纪早期,经历了比较严重的经济衰退。

  作为征服民族的日耳曼人,还没有完全从游牧和游耕状态过渡到定居农业阶段,耕作方式原始粗放,加之欧陆地广人稀,劳力相对不足,很自然的采取这种粗放经营。

  想要精耕细作,也没有那么多的劳动力来,只能撒上种子等着收。

  不像老家,人口太多,耕地太少。

  农业上面,很多事情是因地制宜的。

  就像拿东罗马没有普及重犁,就说农业技术停滞,但这其实是因为爱琴海沿海的农田多为沙土地性质,不适合重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