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五七章 江东之地_1635汉风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且还在齐国和北明的支持下,以黑龙江下游河段为依托,向西北内陆纵深地区大肆扩展其势力。

  截止到去年,整个东丹国已拥有人口四万余,大小堡寨据点三十余处,而都城勃利更是因为地处三江交汇之处,八方通衡中枢之地,来自各地的大量商人于此汇集,使之成为整个外东北地区最为繁盛之地。

  东丹国的建立,也彻底隔绝了渤海国通往外界的窗口,成为一个封闭的内陆国家。齐国支援的各类军械物资,渤海国对外交易的皮毛,北明镇州输入的粮食,云州(北海道)所产的肉类及海产品,大陆转运而来的棉布,皆在勃利城汇集、中转。

  通过大量的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小小的东丹国每年至少可获得二十余万两白银的收入,日子是过得相当滋润。

  再看看渤海国,为了讨一口吃的,在西边与罗刹人杀得天昏地暗,最后弄到的无数珍贵皮毛,运到我东丹国境内时,还要被我宰一刀,轻轻松松地让我赚一把过路费。

  哎呀,这种躺着赚钱的日子,简直不要太好!

  当然,要论赚钱的手段和力度,还得属那些来自齐国的商人最为高明。他们依托广阔的销售渠道和强大的物流运输能力,将本地低价收购而来的珍贵皮毛,转运至日本、朝鲜、秦国,甚至通过远洋贸易商船,输往遥远的汉洲、印度、波斯,以及欧洲,赚取数倍,乃至十数倍利润。

  胡宝仁作为一个出生于北明镇州的皮毛商人,自然是没有齐国商人那般强大的能量,可以深入到渤海国的最西边,以更低的价格收购数量更多、价值更高的稀有珍贵皮毛,也没有齐国商人那般恐怖的销售网络渠道,将生意做到遥远的天边。

  他们这些镇州的皮毛商人,一般会在冬夏两季前往勃利城,从市场上或者地方土著村落中,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收购各类皮毛,然后运回镇州。先进行一番简单的硝制和加工,再售于成衣坊,最后制成一件件裘皮大衣、围脖、披风、帽子,高价转卖至云州、朝鲜、日本,乃至秦国。

  没错,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昔日荒僻的镇州地区也陆续建起了诸多手工业工场,但主要是以粮食加工、皮毛加工、渔业加工、木材加工、服装加工、铁器加工、煤炭采掘及加工等最为初级的工业。这些工场,除了部分为齐国商人投资兴建的,绝大多数乃是地方富裕起来的手工业者或者稍有资产的商人、致仕官员、退役军官,以及当地政府衙门投资创立。

  另外,镇州地区还是北明最为主要的产粮地区之一,为东丹国、渤海国提供了近六成的粮食需求。

  最早以前,这片地区的贸易方式基本上是以物换物,铁制品、棉布、盐巴、粮食,都可以当做一般等价物,从当地土著手里换取各种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