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5章 东林党誓死抗税,众将星汇聚辽_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5章东林党誓死抗税,众将星汇聚辽东(求追订,月票)

  虽然阉党对东林东人的陷害同清算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天启二年的会试还是如期举行。

  朝中仅有的两位无党派内阁大学士何宗彦、朱国祚担任了本次的主考官。

  本次总共录取了409名进士。

  其中第一甲赐进士及第3人,分别是文震孟、傅冠、陈仁锡。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出身77人,第三甲同进士出身329人。

  茅元仪本以为李献总会在其中选出不少精英让情报司设法招揽,却不料这份长长的名单之中,宁远伯仅仅勾出了一人。

  二甲第25名卢象升。

  不过他随即明白了李献忠的想法,毕竟这些已经考上了进士的人,算是已经进入了大明的仕官圈。

  大明的如今文贵武轻,恐怕这些人中并没有多少人愿意走武将的道路。

  即使他们愿意听命,那也只是听命于大明的辽东经略,宁远伯李献忠。

  又有多少人是听命于李献忠本人,甚至将来不惜同大明对立?

  尽管伯爷向来以大明的忠臣自居,也从来没有表示过有自立的意思。

  不过茅元仪很清楚,宁远伯李献忠同大明翻脸只是早晚的问题,除非伯爷愿意放弃现在的一切。

  现在的辽东几乎已经是一个独立的藩镇了,即使朝廷断绝了辽东的供应,以宁远伯现有的财力,要养活辽东镇也是轻而易举的。

  甚至他觉得,若是没有了朝廷的束缚,辽东会比现在发展的更快,更好。

  难怪自家的伯爷将目标对准那些考不上进士举人的年轻人。

  还让自己借锦衣卫的手拼命对东林党人中的寒门子弟进行追杀,将他们逼到辽东。

  想必这个卢象升定有过人之处,不然自家伯爷不可能在这400人中就看中了他一个。

  很快这批新科进士就进入到了分配环节。

  明代并不是你考上了进士就能立刻授予官职的。

  立刻授予官职的只有一甲的前三名,其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和探花则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别看翰林院品级不高,这可是内阁的储备库,大明的阁臣几乎九成以上都是翰林出身。

  大明向来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熊廷弼就不是翰林出身。

  事实上大明只有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才是硬性规定非翰林不任。

  所以新科进士能进入翰林院,称得上是“正途中的正途”。

  相对来说能被选进翰林院的进士还是幸运的。

  但毕竟能被选入翰林院的进士只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需要要等待吏部对他们进行分配。

  而此时的吏部尚书则是已经投靠魏忠贤的冯铨。

  万历41年,年仅19岁的冯铨在高中进士后,就入选翰林院庶吉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