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8章 左良玉功亏一篑,传国玺再现人_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8章左良玉功亏一篑,传国玺再现人间(求追订月票)

  随着辽东三司的设立,各衙门有不少官吏空缺。

  天启五年辽东的县试、乡试选拔出来的秀才同举人几乎是直接得到官位,这可比他们参加会试、殿试考中进士补官要快的多。

  说实话科举场基本是南方人的天下,这些人自己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心中有数。

  如果不是走辽东科举这条捷径,他们想要做官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尤其是那些秀才虽说大多是八九品的小官,但辽东官员的待遇可比大明官员高的多,所以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尤其是那个奖金制度,干的好的奖金可是比年俸还要高。

  虽说对于士绅纳粮这件事情他们心里也有想法,不过如今连辽国公自己的田庄都上缴田税了,就他们家里这点薄田也没啥好抱怨的。

  辽东其实没有多少大地主,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李献忠自己,然后是卫所下属的官田,如今官田也是要纳税的。

  剩下的大多是各地的官僚以及他们的亲属,这帮人如今都是辽东体系的既得利益者,不会为了这点田税就同李献忠翻脸。

  想翻脸或者企图翻脸的那肯定是直接去阎王爷那里报到了。

  也正是由于这个特殊性,所以辽东很轻松地就完成了所有土地的征税。

  这在大明是绝无仅有的!

  得益于李献忠不断的发展商业,其实辽东的官员很清楚,如今商业才是当地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辽东人口的不断增加,种地肯定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就业。

  尽管一直在大力开发新的土地,但目前辽东一共还不到600万亩田地,却有358万人口和12万朝鲜劳工。

  如果不是番薯土豆这些高产作物,再加上台湾同江南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往辽东,根本就养不活这些人。

  辽东的产业基本还是官府主导。

  平虏堡的百姓现在大多数都成了辽东最早的工人。

  原本的作坊都被李献忠整合成了工厂隶属于辽东布政使司。

  军工产业肯定是不可能让民间资本进入的。

  位于平虏堡的辽东兵工厂,是目前辽东最大的工厂。

  下设火铳厂、火炮厂、兵器盔甲厂、棉服厂、钢铁厂、弹药厂、以及一个研究院。

  此外还有专属的铁矿同煤矿,辽东兵工厂下属的工匠、矿工研发人员有5万多人。

  辽东兵工厂同营口造船厂,旅顺造船厂一样隶属于辽东布政使司下面的军工司。

  当然还有一些民用的工厂,比如水泥厂、砖厂、陶瓷厂、玻璃厂、铜制品厂、羊毛制品厂、煤球厂、畜牧场等也是隶属于辽东布政使司下面的产业司。

  这些工厂也招聘了许多人。

  另外商人梁三掌管辽东贸易司,负责将产业司以及军工司下属的产品销售到其他地区。

  当然海外地区的商贸还是交给东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