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悬桩葬_民国诡闻实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陵墓寻找到稳定的土方环境或者来说山石环境,会尽可能的避免沼泽这种土壤结构较为松散的地方。

  因为结构松散的土壤,完全无法承托墓室结构,在几年之内就有可能因为土壤变冻土层坍塌,直接就将整个陵墓毁掉。

  袁天罡和李淳峰寻找墓葬时,应该不会故意寻找以后会变成冻土的山峰,如果他们安稳将陵墓放置在这种山峰和土层之下,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已经解决了冻土融化或者土壤坍塌的问题。

  想解决这两个问题,第一个法子是寻找永久冻土,第二个法子就是从建造墓室的材质上打主意。

  先说第一种情况!

  如果要寻找永久冻土,这就意味着这些冻土,将在两千年内完全不会融化,也不可能出现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坚硬的冻土会为陵墓的坚固增添不少助力,但是这样的陵墓,往往不会出现在雪域高原之外。

  他们所看到的雪山,也只能算是季节雪山,冬春冰封夏秋解冻,从每年十二月到每年的五月有着长达半年的冰冻期,等五月之后,直到十一月才会完全解冻,等到这个时间段,夏秋季也就来临了。

  每年长达半年的冰冻期以及长达半年的融化期,相当于冻土每年都要融化一次,再冻上一次,完全达不到永久冻土的条件。

  宋思媛也说起过,从唐朝初年直到前朝开始,在这两千年内,寒冰期和温暖期交替进行,这也意味着这些雪山的冻土可能融化过,又经过寒冷气被冻上,如此反复解冻又冻上。

  如果他们没有解决好冻土的问题,陵墓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了,因为陵墓早就在冻土的坍塌和融化中被完全挤压脆裂。

  完全达不到永久冻土的条件,当然也就不可能被袁天罡李淳风选择,但如果以到结果来倒推过程的话,他们能选择这里修建墓葬,说明极有可能实现了第二种情况——那就是解决了冻土层融化的问题,给了墓室更为稳定的结构,可以保证这些墓室哪怕经历上千年上万年的冻土融化冰冻,也不至于被土层坍塌所危害。

  说到这里所有人都好奇起来,宋思媛问道:“这种问题可以解决吗?又或者换一句话说,他们能够找到冻土融化也能稳定的陵墓结构吗?”

  孙大乔明显是知道怎么做,压低声音点点头,脸色变得越来越神秘:“当年我行走江湖的时候,也见过一些从草原来的蒙族商人,越是往北的方向越是能碰到融化又凝固的冻土,甚至于好的土层在经历三五年冰雪风霜之后,也会变成冻土,一旦融化注定成了湿乎乎的泥浆。”

  草原人无法分辨冻土何时出现、何时消融,逐渐因地制宜发展出针对冻土的悬桩葬!

  这种悬桩葬需要在冻土坚硬时先凿出深坑,然后利用木头造出一个巨大方形的墓室,在这个墓室放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