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九章、金堂改革(八)_纵横宋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大方向谢方叔及徐清叟一拱手之后,挥手让小吏把金堂县试卷递上。

  他不顾金堂县考试尚未定案,就恶人先告状,先把金堂县小吏考试定性为作弊。

  其实陈大方知道赵平早已把谢方叔及徐清叟得罪,他们巴不得罗织赵平罪名。

  他之所以敢于这样做,正是谢方叔的指使。

  三人其实心里早已有了结论,今天不过是走流程而已。

  毕竟谢方叔是丞相,徐清叟是参政知事(副丞相),已经可以决定定论。

  一个面白无须中年人突然突然站在众人面前,不阴不阳的声音:“官家驾到!”

  谢方叔三人不禁大吃一惊,不是刚才说官家今天抱恙,怎么又上朝了。

  谢方叔一看,原来此人是官家贴身太监董宋臣,看来应该是真的。

  几十位文武大臣急忙转身,向前面拱手一礼:“恭迎官家!”

  一位表情严肃,三缕长须,身着黄衣的四十多岁男子出现众人面前,果然是官家。

  他面色微黄,表情不太精神,显然没有完全好转。

  理宗端坐龙椅,君臣见礼之后,陈大方只好把金堂县试卷呈上去。

  理宗一看,未置可否,沉声问道:“庭直何在?”

  董槐应声而出,说道:“臣在!”

  理宗把试卷交给他,望着:“汝是礼部尚书,试题如何,汝当有决断。”

  董槐接过考题,很快就沉浸其中,一柱香时间过去了。

  他先是平淡,继而惊讶,接着眉头紧锁,最后回答说道:“禀告官家,此题分为笔试与口试。笔试一共四题,口试三题。笔试前面两题与口试两题简单,其余较难。”

  理宗一听考试竟然分为口试与笔试,顿时来了兴趣,问道:“何谓笔试,何谓口试?”

  “笔试就是在试卷答题,口试就是用口答题。口试虽然是用口答题,但是也是有人记录,并经过考生确认的。”董槐回答说道。

  他一边回答,一边心里想到,这个赵平确实幺蛾子,这不是给礼部出难题吗?

  自古只有笔试,从来没有口试,而且记录错误怎么办?他心里情不自禁想到。

  理宗当然不知道他的想法,他目的也不此。

  “董卿,你觉得此题适合小吏考试吗?”理宗问道,他人还没有完全好,想早点退朝。

  “当然适合小吏考试。”董槐只得回答。

  “与举人与进士考试相比,这个难度如何?”理宗并没有放过他。

  “难度尚在举人之上,面试之题更适合小吏使用。”董槐灵机一动,千万不要把面试引进科举,仅仅限制在小吏考试上面。

  他没有说过,有些题他未必也能够回答出来。

  理宗点点头,继续问道:“这个适合四川小省试吗?”

  原来是这样,董槐终于明白了,看来官家也不想把面试引进科举,不但麻烦,而且更加容易出问题。

  董槐又是一礼,给这次考试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