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四章 武承肆_武唐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饭后要小憩片刻,回复精气,不过萧业仍是微闭双目,调息了大半个时辰,才看向试贴诗。

  以建康为题作律诗。

  律诗不同于绝句,要求字句、押韵、平仄、对仗严谨,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

  萧业本能的脑海中浮现出李白的登凤凰台,不禁暗暗一笑,提笔书写。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洛阳不见使人愁。

  “嗯~~”

  萧业满意的点了点头,揭起诗贴,吹了两下,到底是李白名篇,读起来就是舒服。

  在腾抄上试卷之后,又去看五经题。

  五经分别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第一题来自于周易: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第二题来自于尚书:其唯吉士,用励相我国家。

  第三题来自于诗经:自以为始,岁其有。

  第四题来自于春秋:冬,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

  第五题来自于礼记:天子乃命将帅,选士练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

  凭心而论,这五道题里虽然都没有玄机,考较的却是扎实的基本功,只有通读经史子集,旁征博引,才能信手答来。

  默默思索了片刻,萧业提笔书写。

  不觉中,一夜过去,到第二天正午,五道五经题答完,检查无误,遂腾抄入试卷。

  其实考试考到这个阶段,比拼的已经不完全是学业,而是精力和耐心,萧业就亲眼看到,对面有两个考生考到人事不省,昏迷过去,被抬出了考场,显然是心态崩了。

  不过这已经算好的了,在地球历史上,常有学子考到生出幻象,乃至于发疯,几乎每一场都会有这种人,而此世有文昌帝君镇压邪祟,最多也就是吐血昏迷,回去休息一阵子就能恢复,不至于搭上身家性命。

  这实际上又是一次优中选优,乡试的出题与会试是一样的,乡试是进京之前的最后一次筛选,把心力、精力不合格者全部淘汰,只允许最优秀的考生进京赶考。

  萧业暗暗摇了摇头,用过午膳,休息了小片刻,就开始解策论。

  在乡试中,对策论的要求依然不高,主要还是看四书五经,经文是择取的标准,策论只是影响到名次排序,试贴诗的影响力最小。

  策论也有五题,每一题都有两三百字,提出问题,要求考生以三到六百字作答,字数不足或者超过,都作废卷处理。

  策论同样存在套路。

  所谓判必通律,策必稽古,写策论必须从四书五经中择取圣人之言,指出圣人如何解决问题,还要把典故写出来,证明不是自己胡编乱造。

  通常来说,考生缺少实干经验,写出来的策论大多如空中楼阔,虚浮不实,考官也不会对策论多做要求,只有在会试时,才真正看中策论,到了殿试,就只考一条策论。

  萧业也控制着策论的水平,他给自己定的标准是言而有物,下笔不空泛,兼顾文彩,以免阐述过深,引来了不必要的关注。

  毕竟文才领先,尚可说天赋异禀,但是没经历过的事,也能写的妙笔生花,这就有问题了,要知道,这是个道法显于现世的世界,虽然在文昌帝君的镇压下,几乎不可能有以术法作弊的机会,却也并未全无破绽可寻。

  比如黄梁一梦……

  让你在梦里经历一世,一觉醒来,什么经验没有?

  又比如以符篆临时开启灵慧……

  凡有这方面的嫌疑,都要尽量避免。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