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三章河西的大环境_长歌当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此,资本的所有利益被捆绑在了一起,最大的商号虽然已经不是普惠商号,但“河西商号”却取而代之,成为整个河西最大的商号当然也是官营商号。

  实际上叶安掌握了整个河西最完善的产业链,河西的官营工厂,商号,以及凉州快驿组合起来便是所有商号都无法对抗的巨无霸,官营资本。

  官营商号和工厂有着大量的竞争对手,但也有着大量的合作伙伴,大家今天为了产量比个高低,明天就可能坐在一起把酒言欢,想着如何合作减轻自己的销售负担。

  这也是为何叶安坚持开放商业环境的根本原因,河西有很多人觉得应该全部变成官营工厂和商号,但叶安知道在没有竞争环境之下,这一碗“大锅饭”会变成什么模样。

  所以他从一开始便坚决反对走官营垄断这条路,并且开放自由的商业环境,让百姓,让个体,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贾都能进入河西,如此一来才更能体现河西的包容与竞争力。

  可以说现在官营工厂和商号的掌柜,管事,工人,伙计都是在拼了命的工作和服务以维持官营这块招牌的持久。

  百姓们对官营工厂生产出的商品有着极大的信任,同时也对官营商号的产业极为信任。

  因为这种信任本质上就是对叶安的信任,如今又出了个“黄河清,圣人出”的祥瑞之兆来,百姓们理所当然的把叶安看作那位出世的圣人。

  有些人甚至直言不讳的说:“瞧见没有,我早就说过叶侯是咱们河西的圣人,这下应验了吧?”

  “他啥时候说的?!”边上的邻人不满的撇了撇嘴,但很快被另一个人打断道:“这货还真说过,去年在老王家的喜宴上喝大了,拿了第一年的奖金便说过这话。”

  “看看,看看!眼下老天都印证了我的话,叶侯可不就是咱们河西的圣人吗?”

  “谁说不是呢!我家三个娃都入了学,如今最小的都上小学二年了!”

  河西就是这样,只要是闲聊下来人们就会把话头扯到自己的生活上,而一旦扯到生活上就会不由自主的念着某人的好来。

  短短几日功夫叶安就成了河西的“圣人”,而这名头正如“黄河清”一般飞快的向四面八方传播。

  凉州城号称商贾云集,万国咸通之地可不是白叫的,大宋的商贾闻之震惊万分,就连大食国的商人都在说河西出现了一位“默罕默德”,他们远在八刺沙衮时就听那里的百姓提到过叶安的大名。

  倒是党项与辽朝的商贾听了便觉得有一场好戏看,西面那帮大胡子哪里知晓圣人出现在河西的意义,这简直是在与中原争高低。

  “黄河清,圣人出”,这是自汉时起历代王朝都在追求的真正祥瑞,就如同“河出图,洛出书”一样,预示着一个王朝的兴盛和强大。

  而现在,河西这般的一隅之地居然出现了代表文治兴盛,圣人出世的吉兆,那宋廷能与河西干休?!

  汉家最在乎的就是面子和名义,大国威仪时刻不能忘怀,就算是向辽朝纳贡,也要为了名头在一字之名上咬文嚼字,何况是河西这边将叶安捧成了“圣人”!

  拓跋熬与耶律达良相约在酒楼之中,这两人关系算是不错的,主要是因为河西在名义上属于汉家,所以姚松与河西走的近一些,同这两人少有交集。

  只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在拓跋熬惊诧的目光中耶律达良起身从后堂请出了姚松……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