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六章亿万年的规矩_长歌当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是他牙根痒痒的原因。

  最后王渊以一句“安邦在德不在险,固国不以山河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收尾,但叶安却不以为然。

  这句话听起来好似有道理,也附和儒家的精神,可真正的强敌到来的时候,谁会和你讲道理?

  以德服人?那是在你有强大武力最为保障的基础上,这个世界的规则持续了亿万年从未变化过,即便是千百年之后也是如此,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叶安都不想用“天真”二字来形容他们,“愚蠢”才是真谛,当然在看了看自己的猪蹄后,叶安果断的放弃了“申诉”的打算。

  “先生为何又打小郎君了?!”

  盏儿心疼的用冷水毛巾敷在叶安的手上,叶安无奈的笑了笑:“因为他有病!”

  铁二立刻凑了过来:“王先生有病?!什么病?”

  “自大妄想综合征!”

  听见叶安这么说,铁二和王帮便离开了,他们知道每当小郎君说出他们听不懂的话时,那就是在发癔症…………

  叶安决定在自己的手彻底好之前,不与王渊讨论学术之外的问题,尤其是军政方面的事物。

  他发现这个时代的文人,在思想上非常的开放,他们便是经史子集中“智慧的化身”,与自己印象中的古代文人形象相去甚远。

  顺流而下的官船速度不慢,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比牛车舒服的太多,只要不晕船,相对来说稳当的太多。

  还好,所有人当中只有铁二稍稍有些晕船,但并不严重。

  谁也没想到五大三粗的汉子在船上吐得稀里哗啦,平日里吃饭如同大牲口的他,看见饭食也没了胃口。

  官船顺着金水河一路向东,短短半天时间便到了东京城,站在船头的叶安远远瞧见了壮观的西水门。

  这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城墙建筑,如同巨大的龙门吊一般的横跨在水门上,上面隐约能看到有守城的禁军来回巡逻。

  水门规模不小,为的是能够让大小船只通过,但进入门之前无一例外都要降下桅杆。

  这让叶安有些疑惑,后世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虹桥之前的船只当时才刚刚开始降下桅杆。

  这个问题被王渊和玄诚子非常鄙夷的忽略掉。

  王帮在边上小心的开口道:“小郎君,船过了西水门的班直勘验后便能再次升起桅杆,否则城内水道数十里单靠人力如何使得?!”

  叶安也觉得自己的问题有些蠢,尴尬的摸了摸鼻子便不在说话,在他看来东京城的规模并不大,但穿过西水门之后便震惊的发现,东京城的规模之宏达远超他的想象。

  单单是他看到的外城城墙就高达十几米,如同后世五层楼的高度。

  瞧见叶安对东京城得好奇,玄诚子就知道他自己是没来过东京的,只是听那个叫孟元老的长辈描述过。

  王渊在边上微微一笑:“东京汴梁唐时为汴州,后梁时为东都,后晋时为东京,后汉、后周也以此为都城。国朝初立即以此为都城。

  在旧城之上,经几次重修和改建,其规模远远超过前代。

  东京有外城、内城、皇城,以三道城墙划分,外城垣周围长五十余里,有城门十二座。

  南面三门,东西面各二门,北面四门。因四渠贯通,另设有水门九。城外有护龙河,宽十余丈,沿河皆种杨柳。

  内城在东京之中,略偏于西北,城垣周长二十余里,设有十座城门。

  皇城,城垣周长五里,设有六门。整个东京,有三道城墙,四条运河,三十三座桥梁,四条御路,四十余座宫殿。其高际天,坚壮雄伟!”

  叶安微微点头这与他之前在资料中看到的相差无几,这规模宏大的古建筑虽然震撼但………………

  实在无法让叶安产生多大的触动。

  没办法,在后世更为雄壮的建筑他见过的太多太多,他的震撼来自于古人在落后技术条件下造出的东京城,而非东京城本身。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