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二章 飞速发展的晁家庄_大宋最强航海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囤积到一定的下脚料之后,就开始取出去喂养牲口,同时补充新的下脚料进去。这些下脚料虽然不好吃,但是对于饥民来说这也是好吃的,但愿永远用不到这十座饲料仓。”

  有的人可能不了解,为什么预防饥荒要囤积米糠、麸皮呢,饥民饿起来不要两米糠了,就是观音土都照吃不误。

  这是晁盖做了最坏的打算,在密州岛,随着几十万亩土地的开垦,土豆、玉米、红薯的大量种植,那产量可是非常的厉害的。

  更何况公孙胜去沂水县做什么去了,可不仅仅是为了管理个镖局,开发个水泥厂这么简单的事情。

  公孙胜去沂水县为的是大力推广红薯,沂水县地处山区,山地颇多,十几万亩山地还是有的。

  推广几万亩的红薯,这是短期内商行的目标。

  采取的是商行契约制度,也就是商行免费提供种苗,秋天包回收红薯干的方法。

  为什么要回收红薯干呢,商行有两个用途,一是制作红薯烧酒,二是加工粉条。

  尤其是第一种,酿酒,利润可是非常高的。粉条也有很高的利润,红薯粉能卖到十几文一斤,属于高端产品。

  地瓜酒经过蒸馏之后可以变成非常烈的烈酒,口感非常的浑厚,深受北方大辽国、大金国这些草原汉子的喜好。

  晁斌感叹:“庄主用人之能无人能及,像白胜那人,十个人见了,有九个人会认为这就是个酒鬼子,窝囊废。但是庄主看中了他,他酿造的酒,那是高中低挡都有。每一款都很畅销,卖的挺快,非常棒。”

  “白胜是挺厉害,这父子二人真不错。地瓜烧、各种杂粮酒,口感好极了。明年玉米、红薯产量增加了就要大量生产烈酒了,一点就着的高度烈酒,是辽国、金国汉子的最爱。”

  其实这是晁盖的一个策略,以烈酒换马匹。

  辽国连年征战,已经渐渐的被金国骑在头上了。

  原本一直不肯卖马匹的辽国人也开窍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大量的草原马往大宋卖。

  可惜,大宋人不识货的多,没人喜欢草原马,毕竟这马脑袋大脖子粗,四肢粗糙。

  对于好面子的大宋人来说,这马可太没看相了。

  好在这个时候晁盖打量采购,通过铸铁锅、茶叶、丝绸、咸菜、布匹来换取草原马。

  现在晁家庄周边已经有五千多匹草原马了,如此多的马匹每年都在生产小马和小骡子。

  密州岛的专门养马场更是多达两万多匹,密州岛养马场不单单是养马,更是驯马。

  晁盖有些吃惊,这一年多,自己跑密州岛,跑金米岛,把家里的事情都安排下了,没想到变化竟然如此之大。

  最为夸张的是程婉现在组建了一个棉纺作坊,专门纺织棉线的,晁家庄种植的棉花就是这个工坊加工棉布的。

  虽然只有少少的一百多人,但是场地面积非常大,预计明年秋天,女工就要扩大到一千人了。

  这还是按照晁盖的规划,棉花主要作为填充物,用来制作棉被和棉袄的。若是都用来纺织棉布,恐怕三五千女工也不够用。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