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5章 扬帆台湾_明朝第一公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固了。

  此时这里的人数多达五万人,整个南方的船队都被征用,用来大规模迁徙百姓,就是如此,也花去将近半年的时间。

  南方富庶,人烟稠密,这些年一直有百姓失去土地成了流民,张灏光明正大的提出在台湾岛开垦农田,朝中大臣并未当回事,事实上,谁又能晓得荣国公的真正用意和胆量?

  蛮荒之地,到处都是烟瘴瘟疫,在古时一直被视为畏途,被认为常人根本难以生存,这也就不难理解满朝文武为何不重视这里的原因,不过三杨阁臣到底老谋深算,只允许张灏购买少量铁器,一应军事物资不许入台。

  迁徙安顿百姓需要海量物资,包括运费,粮食和必要的日常工具,每人一年所需,折合银两就多达百两纹银,加上乱七八糟的损耗和运费,先期十万人的规模,就要耗费掉整整一百多万两银子,其实可以节省一半的金钱,但张灏要求各种牲畜,种子,粮食尽可能的囤积,无形中多花了一倍钱。

  张灏的贵族身份和自家遍布全国的商铺,此时发挥了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每日都有海船源源不断送来急需的人口和物资,使得短短一个月的工夫,澎湖港就彻底换了模样。

  厚待百姓,每日吃饱喝足,自然迁徙而来的百姓就没有怨言,加上都是些南方失去土地的流民,为了能过上好日子,很快就适应本地炎热多雨的气候。

  此举赢得福建和广东两地的官吏欢迎,不但能减轻治下的人口压力,还能趁机中饱私囊,不停的诱骗百姓集中赶往港口,张灏对此自然欣然笑纳,不过很快反戈一击,通过朝中御史台弹劾两地官员,最后几位巡抚下到地方,大批贪官污吏纷纷落马。

  十一月,位于澎湖港城镇中心的国公府,占地面积不大,和京城的府邸相比,几乎都寒酸的难以启齿。

  不过灏二爷对于这种困难处境甘之如饴,他的好心情也很快感染女孩子们,这些天一直忙于装饰新家,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开动脑筋,一起同手,即使没有京城老家那么富丽堂皇,但布置的却格外温馨雅致,趣意盎然。

  书房中,张灏坐在竹椅上,红木书桌上摆放着各式文件,十几位刚提拔的年轻官吏肃立而站,都是被张灏自小收养的孤儿出身。

  “百姓们必须饮用烧开的水,饭前便后要用皂角洗手,对了,那肥皂生产出来了嘛?”埋头于文案中的张灏抬头问道。

  早在张灏小时候,为了要给丫鬟们节省力气,就研究过肥皂的制作方法,但一直没有成功,后来还是在阿拉伯的书籍中找到相关记载,无非是使用动物油脂和草根混合盐水用大锅烧,其实宋朝的仁斋直指中就有记载,可惜需要用到大量的药材,无法在此时大规模制造。

  而张灏清楚那草根里含有碱性,不过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