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一章 金戈铁马天下疲(二)_后汉长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数丈长的尖刺,远看上去,就如同一只蜷在一起的刺猬,虽不能主动进攻,但敢于挑衅者,也必是九死一生。

  过不多时,令旗一挥,黄尘四起,两侧的轻重骑兵一并突出,在军阵前方的空地中,扯起一道高达数十丈的厚重土墙。仗打到这里,要是中军主阵还没散乱的话,那这仗就算是打胜了,骑兵就是去追击残敌的。要是主阵乱了的话,那骑兵们就是前出以掩护撤退的,而这仗,也自然是败了。

  演练完毕,赵苞宣布杀猪宰羊,以犒劳士卒,并在酒席间,第一次对大伙大加赞赏。不是士卒们今天真的做得比以前要好,而是因为今晚这顿,是践行宴,参宴的五千兵卒,明天一早,就有四千人要各奔东西,以和各州新抵达的壮丁们组合成军。故而,今天很可能是赵苞与他们之间见的最后一面。当领导的都一样,不到最后一刻,都舍不得夸赞下属,这一点,大概古今都是一个样。

  时间已是盛夏,各地运来的钱粮物资,都聚集在蓟县、临淄二城,聚在蓟县的,多是棉衣、粮食等轻型物资,这部分,可以由人力、畜力运到辽西,而聚在临淄的,则多是弩车、武刚车等重型器械,需要用船只,由海路送至辽西。

  次日一早,梁祯便和左延年徐病已等几人启程出发,数日后,来到渤海郡郡治南皮县的校场,没想到的是,梁祯竟然在这里,碰到了赵尚华。

  原来,自打那次西园筹钱以来,以赵忠为首的中常侍们是日夜催促出师,理由也很简单:十多万军马民夫,每日的耗费都是个天文数字,赵苞拖得越久,对国库、官员、民众的损失也越大。就连赵苞的真正举主——袁家也不得不顾及一众门生故吏的呼声,暗地里敦促赵苞尽早出兵。

  赵苞争不过,只好三步当一步走。而为了尽可能避免摔倒,他将许多在辽西郡任职时的下属,调进了军中,因为这些人都比较熟悉夫馀地的情况,以他们为幕僚,可以增加胜算。故而,赵尚华也被调了过来。

  但赵尚华刚到任,就遇上了一个很头疼的问题,他手下的军士,有不少是来自南方的越人,那时候人口流动性很小,十里不同音,相隔百里就已经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了,更何况是相隔千里?所以,他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操练军阵,而是让那些越人,听得懂军令!赵尚华想到了一条“妙计”,就是将汉人与越人混编,好让队列能够保持行进速度一致。

  然而,想法很丰满,现实却总是很骨感。赵尚华或许感觉不到,但作为基层军官的梁祯,在上任伊始,就感受到了:

  为了克服语言的障碍,赵尚华将各曲屯队什的主官、副官,都换成了汉人,他的本意是,越人即使听不懂军令,只需跟着军官们的动作,也可以正确地执行各项军令。然而一旦实操,就立刻出问题了。首当其中的便是,越人士兵压根就不信任汉人军官,同时,汉人军官也看不起越人士兵们。

  注1《急就篇》:汉代启蒙读物,史游作。

  注2白旗:古代盛行五行学,故以五行的颜色为旗帜来传递不同的信息。比如这白旗的意思是前锋遇敌,后续部队需迅速集结,而不是投降之意。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