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章 战术研讨_诛日之战汉武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意识到当时的错误,那时候总认为防守比进攻容易,所以处处死守,上海、苏州、南京、徐州到如今武汉国军无一不是死守,其结果,我们是处处被动,总被日军牵制鼻子走,所以守是守不住,我们兵力死守一处,战事僵持,日军甚至不用出动侦察部队都能预料到我们撤向何处,援军来自拿来,伏击打的那叫一个轻松”

  邓丁山感触的说道:“杨团长说到心坎了,大家都说一团善守,但是每次防御作战,一团的守是建立在局部进攻之上适才完成任务,但即便如此,我们打的很辛苦,佛子岭山,我们丢了高岭村阵地,三道岩工事不能不说不坚固,花岗岩山体,钢筋水泥工事,但在日军两个联队进攻下数度形势都是岌岌可危,军团长都披挂上阵和小鬼子刀锋对决,如果当时小鬼子参与三道岩进攻的不是野炮联队,是一个重炮联队,或者不是日军二线联队,而是精锐的甲等联队,结果会如何,我真不敢保证还能守得三道岩,守,固然可以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但日军同样可以力贯一处,国军有多少万兄弟在防御战中被日本人占尽优势的炮火整编制,整编制炸的飞灰湮灭。前车之鉴,后世之师,我们不能重蹈覆辙。现在我们含能参战的预备团,作战兵力达到0个团,近8万人,如果加上尖嘴岭、笔架山训练的预备役兵员,应该能达到10万人,十万人要防守江南江北根据地,够吗?不够,日军数个重炮联队加三四个师团再加以轰炸机辅助轰炸,我们便会陷入绝境,守,我们只能保一时平安,只能牵制日军1:1兵力,但是攻击我们却能牵制日军1:甚至更高的兵力,不但可以支援全国抗日战场,更可以让我们对敌的日军奔于疲命。军团长说过,运动中,不可控制的环境发展变化就是破绽初露的先机,只要有破绽,我们就有获胜的可能”

  借鉴两次防御作战的感受,邓丁山的言语让所有人陷入了深思。

  文建阳接话说道:“邓团长所言极是,从淞沪会战到至今,国民政府军队之所以在战术中屡屡受制于日军,就是因为犯了处处防守,试图和日军决战定江山的战术错误,而我们根据地之所以不断的扩充壮大,是因为我们从来不墨守成规,主张歼敌于外,从地形条件,中国幅员辽阔,一个省面积超日本国土面积的不乏其例,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守不胜守,防不胜防,日本军队采用迂回穿插战术,我们就无法去守,我们有数万里的海岸线,无数崇山峻岭,不计其数险关要道,怎么守?娘子关天险,国军重兵把守,结果日军部队绕南而过,不攻自破,日本军队有极强的战术手段,国军囤积重兵,日军专找薄弱和空虚地方下手,所以防御作战不但不能有效的阻隔日军部队侵袭,反而会成为我们自缚手脚的弱点,只有采取进攻的战法,迂回地区扩大,我们才可以随意选择有利机会消灭日军,防御是被动的,战争一旦转换到被动程度便处处受制,日军何时来?多少兵力?何地而来?所有问题都是勒缠在颈部的绳索,等自己被日军四面八方包围住尚不知道对手的兵力;与之相反,我们的进攻战术,可以在战事未爆发之前便调查清楚日军兵力部署,火力配置,自己选择如何的进攻战法,我们可以自由的决定进攻时间、地点、战术手段,这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能代守,这是我们部队的遵旨和战魂,日军擅长包围迂回,如果我们采取防御,死摆一处,则便利于日军迂回包围战法之实施,反之如果我们采取进攻,则迫使日军处于应战地位,而我们更能将日军包围歼灭,佛子岭战事就是我军经典的迂回包围战术之典范。”(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