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百四十一章 开心见诚_诛日之战汉武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江北兵工厂观摩而出时整个人不可控制的陷入到震惊当中。

  远比目睹到宋美龄、周至柔的情报汇总更为深层次的触动、震撼。

  汉华军竟然能研制国产汽车而且使用普及,汉华军兵工厂能制造国内战场各种武器,兵工厂规模之巨、设备之先进堪称世界级水准也不为过分,汉华军班长级别士兵都能在部队休整期间参与军事大学深造学习,彻底的震撼!

  远远超出重庆政府对皖界的评估。

  无数个疑问自陈诚内心萦绕而起?汉华军如何做到自力更生?文建阳又如何做到地主和农民矛盾冲突?汉华军在国内最终会扮演何等角色?

  所有的疑问在皖界逗留两日之后陈诚求解文建阳。

  文建阳欣然接收陈诚的疑问,日落空静,霞光回绕,文建阳驱车随同陈诚到达合肥大蜀山。

  竹栽山坳,林间隙地,芳草如茵,小径曲折,直达峰顶,松涛远闻,空气清新,居高俯瞰,整个合肥城建尽收眼底。

  “两年前,居临大蜀山,四周方圆十余里尽是荒芜之地,如今则是一片欣欣向荣,陈司令可知何因?”文建阳眼神幽邃。

  陈诚是国民政府首位提出土地改制的远见之人,武汉会战前后担任湖北主席之职期间,目睹

  战争使得富饶的江汉平原遭受巨大的破坏,鄂西、鄂北地瘠民贫、交通不便之地,农民长期遭受地主的剥削,为改变鄂西地区极不合理的土地占有状况,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支持持久抗战,陈诚在鄂进行了土地改革,一定程度改变了当时鄂西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占有情况,改变鄂西农民恶劣生存环境,从而有力的支援了鄂界持久抗战,同时这也为陈诚在后世台湾的土地改革提供了经验,文建阳以土地为引导,陈诚便细耳聆听。

  文建阳沉声说道:“日本为什么攻占中国,原因再浅显不过,土地,中国有广袤无垠的土地,土地的根本在于不仅仅养人育人,还可以提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资金储备,土地,能解决农民生存问题,而因为生存,不可避免的产生衍生领域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则刺激生产,而生产意味什么?意味发展,发展则带动的是国力,所以贯连性的土地产生了生存、消费、生产、发展以及最终的国家从属问题,中国是农业国,最大的生活群体是农民,但当这个群体没有可支配生存的土地,而土地又掌控在人口比例微乎其微的地主群体,国家如何发展,没有发展最终导致的就是土地的占有者和最大使用者的矛盾冲突,而这种冲突甚至会演变为武装斗阵,古往今来,但凡武装起义无不是以耕田均分,人有饱食为号召,尽在眼前之例,延安政权莫不如此,孙中山先生以民主、民权、民生为号召推翻旧体制,但并未实质性的解决土地问题。所以本质上,我们依旧没有改变积贫积弱的现象,皖界的发展因土地而起,但杜绝了一刀切模式,农民、地主、工人都是土地的主体,所以发展的根本就是三者矛盾的导向?

  文建阳言语一顿侧目向陈诚。

  文建阳阐释,陈诚便联想自己在湖北的土地改制尝试,闻言结例,回味其中,见文建阳视线凝视向自己,立刻诚意求教追问:“如何导向?”(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