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1 圈子和种子_文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民出身在乱世抓住机会爬起来的人物,比如尉迟恭等人。

  把这些圈子梳理清楚就能更加清晰明了的了解大唐的局势,同时加以利用。

  眼下来说团结一切力量推广新学打击山东文化士族,等新学站稳脚跟,学政体系和科举制建设完成,在进一步分化区别对待。

  比如放松对山东文化士族的打压,防止他们狗急跳墙。减少对关陇集团的支持,以免将来尾大不掉。

  扶持平民系和小世家系的力量,一步步蚕食山东士族和关陇集团的影响力,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把所有世家一起送进坟墓。

  关陇权贵也不傻,自然知道岳山放开收徒的目的,就是想利用他们推广新学对抗山东士族。

  有一部分并不想介入这场纷争选择了作壁上观,也有一部分为了让家族攀上更高峰选择了入场。

  岳山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权贵的子弟教导好,让他们能真正学到一些独门的学问。

  他掌握着十几二十门学问吗?既是真的也是假的。

  后世信息大爆炸又身为老师,他接受过各种各样的信息洗礼。大多数信息都忘了,还有一些则留在了记忆之中。

  最近两年随着他对学问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回忆起来的信息也就越来越多。

  他把所有回忆起来的信息不管有用没用都用笔记录了下来。

  论语正义和教育这两本书只用掉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零散信息放在那里等着他启用。

  现在他只要把笔记本拿出来,挑选出一些相关联的信息串联成一个圆就可以了。

  这些零碎的信息在后世看来太普通了,不说随处可见,稍微留意一下要多少有多少。

  但在初唐年代,这些信息都是跨时代的,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颖学问。

  这些信息就是种子,埋进那些学生的心里,随着学子们学问的增加慢慢的生根发芽。

  岳山这么做也算是一举两得。

  利用这些种子取信关陇集团,让他们出力对抗山东士族。同时利用这些出身关陇权贵之家的学子来完善这些学问,让种子变成参天大树为新学添砖加瓦。

  试想一下,如果他的这些学子都能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大儒,那将来岳山在文坛的地位将不可撼动。千百年后称子做圣也不是不可能啊。

  就在岳山忙着对付山东士族和古学派的时候,吏部也对新晋进士们进行了分配,前三甲自然留京任职,其余考生各有分配。

  不过大多数都被分配到各县担任六房主事,只有二榜前十才有资格直接担任主簿一类的官职。

  自从三班六房制度确立,全国各地都缺低级官吏,只能临时抽调当地有名望的士子担任。

  然而这并非长久之计,也容易被地方豪强掌握实权架空县令之类的。

  朝廷的计划是最近两年通过科举大批量招录士子,担任六房主事,今年这一批中举的士子就是如此安排的。

  值得一提的是棣州五十五名学子,除了位列状元和探花的那两位留京之外,剩下五十三人全部主动要求去岭南任职。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