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6 叛乱和移民_文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持重之言,那么把这些人安置在哪里合适呢?”

  众人开始商量,虽然每个人说的地点不同,但大致方向就两个。

  一是北方边疆,朝廷刚刚从东突厥手里夺回大片土地,正需要补充人口。二是岭南,迁徙更多的中原人过去朝廷的统治才能更加长久稳固。

  这些人越商量越超纲,很快就从郑县叛军聊到了全国的隐户上面去了。

  全国的隐户更多,户部给出的数据在两百万到三百万户之间。

  这可不是胡诌而是有依据的,隋炀帝时期在籍户册为八百九十万户,四千六百余万人。到武德年间只有两百多万户,一千万人出头,差不多少了三千五百万人。

  从隋炀帝末期到李渊建立大唐打败各路诸侯,中间只有十来年时间。十来年死三千五百万人,这是什么概念?

  这可能吗?

  那些人去哪了?

  因为战乱成为了隐户。

  唐朝建立到现在都没有请查过人口,户籍册是地方衙门上报多少就算多少。

  大唐给在籍百姓分永业田,隐户是没资格享受的,他们只能给别人家当佃户。而使用佃户最多的就是世家豪强,可以说一大半隐户都掌握在他们手里。

  这也是为什么搞人口普查和清丈土地的时候,朝廷提前把边军调入国内的原因,害怕世家豪强造反啊。

  那么现在问题又来了,这些被清查出来的隐户怎么办。

  就地入籍分配土地?

  不现实,中原没有那么多土地可以分,或者说朝廷手中的土地不够。除非把所有世家豪强给灭掉,把他们的土地分给百姓。

  这不现实。

  入籍却不给分田百姓们会不愿意的,因为入籍之后就要缴纳赋税,不给田光让纳税这就是逼着他们造反。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人口稠密之地的隐户迁徙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入籍。至于百姓们愿不愿意……朝廷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同意。

  很快,一场为了平叛而召开的会议,话题就变成了未来五年人口迁徙计划。

  利用这次人口普查的机会把中原尤其是山东、河北、河南人口稠密地区的隐户迁徙到别处去。

  一来缓解这些地方的人口压力;二来迁入地也能因此得到发展;三来这三地世家豪强的力量雄厚,通过这个机会进一步削弱他们的力量。

  迁入地主要有两处,北方和岭南,顺序为先北后南。毕竟此时大唐的经济中心和战略重心都在北方,南方没有强敌可以慢慢来。

  刚刚才出了一次丑的岳山老实的坐在椅子上没有说话,但李世民却不想就这么想过他,戏谑的道:

  “翠岚,你有何高见?快来说说。”

  岳山尴尬的笑了一下,然后正色道:“关于迁入地,我和诸位确实有小小的分歧。”

  李世民愣了一下,没想到他真有不同意见,说道:“分歧在何处?”

  其他人也收起笑容,认真倾听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