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五章 长胖了_北宋小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脸好奇地凑在旁边,又随口给苏辂科普科举之事,说这应试名册得写明三代以内的家属情况,提防的是有人“移籍应试”。

  原来大宋的乡试是把名额分配到各州去,各州名额不同,考试难易度和竞争者强弱也大不相同,所以这个时代已经出了“科举移民”的情况!

  如果本州考出头的希望渺茫,有的人会跑去竞争小的落后地区混个名额,甚至有不少人直接跑开封认门假亲戚、喊别人当爹,只为混个留在京城考试的资格。

  毕竟开封府的录取率可是特别高的。

  眼看这些钻空子的行为越来越常见,朝廷自然得着手堵漏洞,苏轼他们这种应试名册就是科举规范化的举措之一!

  苏辂听着这些十分熟悉的科举八卦,不得不感慨人们在钻空子方面的智慧:只要你敢留漏洞,就有人敢千方百计地钻!

  到别处买房安家还算是正经移民,那种改名换姓直接给自己换个爹的就真的是无耻之尤了!

  苏辂坚决抵制这种可耻行径。

  他关心地追问:“开封那边真的好考吗?我爹要是回朝廷当朝官去,我算不算开封人啊?到时我是不是也能在开封应试?”

  面对苏辂这一长串疑问,苏洵耐心解答:“开封那边当然好考很多。你若想在开封应试也简单,你爹手头有名额可以让你进国子监读书去,到时开封国子监会单独设考场,只要过了国子监的考试,你便有资格参加省试了,不必再特地回眉山来参加乡试。”

  苏辂一听,还得去学校读书,那太苦了!

  他就想混个进士,不需要考虑名次高低。

  就算考上状元又怎么样,古往今来状元那么多,又有几个是能被人记住的?

  反正,苏辂觉得自己很难凭自身的本事名留青史、流芳百世!

  苏辂说道:“我若是不去国子监,可以直接在开封应试吗?”

  苏洵想了想,点头说道:“以你爹如今的官职,应当是可以的。”

  官员子弟别说应试名额了,就是直接荫官也不是没有,所以苏辂要想直接在开封考也挺容易。

  当然,到时苏涣最好是在开封任职,免得这事儿落人口舌!

  苏辂放心了。

  他和那些个科举移民的家伙不一样,他可是堂堂正正的开封考生。

  开封府,北宋首都,乡试分数线低,录取率高,如今朝廷管得严,基本杜绝外来人口到开封抢名额的恶劣行径,到时估计是一群菜逼二代菜鸡互啄,他一跃成为开封府解元的希望很大!

  甭管能不能做到,牛逼先吹起来再说。

  苏辂永远对自己信心满满。

  为了让老苏大苏小苏好好备考,苏辂让芸娘每天给他们琢磨营养餐,换着花样给他们补脑补身体。

  苏辂的关心效果十分显著。

  到秋风乍起时,苏家上下开始换下薄薄的夏装、穿上略厚几分的秋装。

  这个时候,苏家三个准考生赫然发现,他们去年的秋衣穿不上了!

  苏轼一脸震惊地立在翻找出来的秋衣前,眼神里明明白白写着不敢置信。

  他,胖了!

  他胖得塞不进去年的衣裳里!

  王弗抱着两身衣裳从外头进来,瞧见苏轼那备受打击的表情,有些不明所以。

  等瞧见苏轼面前堆着的旧衣裳,王弗才明白过来,含笑说道:“今儿天气突然转凉,我都没来得及把新裁的秋衣拿给试试。去年的衣裳你肯定穿不下的,这段时间我都帮你把夏天的衣裳改了好几回了。”

  苏轼苦笑说道:“平时读书间隙吃吃喝喝,也没觉得自己多吃了多少,没想到连衣裳都穿不下了。”

  王弗说道:“辂弟叫人给你们备了一日三餐不说,下午有点心,夜里有宵夜,每天汤水荤菜一顿顿地养着,哪有不胖的道理?”

  说实话,连她和婆婆她们都胖了点儿。

  要不是女子爱美的天性让她们克制自己没多吃,她们的长胖速度说不准能跟上苏轼父子三个!

  苏轼想想每天吃到的好菜好汤好点心,一脸决然地说:“那都是辂弟的心意,我怎么能辜负?”

  就算长胖一百斤,也不能阻止他继续吃!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