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3章 给孙传庭再送一份亲笔信!_绝境求生崇祯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难与这个时代的文官相比。人家们是自小专门训练的,并且还都是优中选优的人间精品,作为一个半吊子,要是亲自写文章,确实是在献丑。

  两名侍从室的文书,根据朱由检口述的意思,很快就起草、润色好了信件内容。朱由检亲自看了一遍觉得没啥问题后,签了名、用了私印并让盖了大宝后,交由锦衣卫快马送往长安城。

  双方现在是交战状态,不过给孙传庭送一封皇帝的亲笔信还是能做到的。锦衣卫的信使到了潼关前线,亮明旗号,说明意图后,陕军守潼关的将领除非脑子有病才会阻止。

  信送的很顺利,信使到了潼关前线后,刚一接洽,对方就放了行,让信使进关。效率如此高的原因是孙传庭就在潼关城中。

  在关城府衙,孙传庭并没有接见信使,只是让人将信拿给了他。

  展开信纸,孙传庭先没看内容,而是看向了信尾的签名处。嗯、还是熟悉的笔迹,和当年自己收到的另一份信一样。看来不是前线将领拿假信来诓自己。

  好像整个大明,也就他收到过不止一封皇帝的亲笔信,其他人物没这个殊荣。

  看过信后,孙传庭久久不语,仿佛入定了一样。

  “主公、北京城的信中说了些什么。”沉默了半饷,终于有幕僚耐不住性子,小心翼翼的开口询问起孙传庭。

  孙传庭看了一眼问话的幕僚,又用眼神扫视了一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其他幕僚,沉吟良久才开口说道:“也无非是劝降之言而已!诸位莫要在意。”

  说罢、他拿起信纸,走出了府衙,返回住处。

  手下人流露出的哪份希翼的眼神让孙传庭很不舒服,显然这帮人的心已经动摇了,他们开始盼望着与北京城的人进行接触,开始想退路了。

  陕州、陕北一失,关中及及可危,很多人开始对能否据地自治信心不足。哪怕是孙传庭自己,内心深处都有动摇,更何况是别人。

  一想到现在的处境,孙传庭对左骧就生起了恨意。要不是这家伙在平凉城下一触即溃,被三千人打的大败亏输,局势也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明明延安城的姜瓖好不容易硬气了一把,谁能想到自己的主力兵马却调了链子。书生误事,果然是有道理的。

  现在怨恨左骧又有何用?于事无补也。

  皇帝给自己的信写的倒是情真意切,信中即肯定了当年自己的贡献,又分析了当前的局势,甚至还赞扬了近年来他在川陕的治理成果。最后还承诺了接受整编的待遇问题。还是国朝的大将军,在咨巡院协助周延儒做事,待遇和退居二线的陈新甲一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方方面面都很周全,以目前的形势来说,已经是够有诚意了。

  设身处地的想,孙传庭觉得若是自己和北京城的皇帝调一个个,他是很难开出这样的条件的。

  可是、就此放弃抵抗,束手去北京城任人拿捏,他实在是不甘心啊!手下还有近二十万兵马可用,放弃对甘肃的控制,将人马撤到了关中。凭着手下的人马,或许能在关中拼一把。即使关中事不可为,据守汉中和四川,好像也是一个选择?

  82中文网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