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章 做局_大明之风起青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得向你老师多请教才行。”

  卢飏闻言,自然应允不觉。

  “那如何让同样数量的雇工在同样的时间内多产出呢?”

  朱翊钧还是第一次与人如此正经的讨论商贾生产经营的事,这些事自然要比那些四书五经有意思的多,朱翊钧也很感兴趣,便又接着问道。

  而卢飏也正等着朱翊钧这样问呢,他一步步诱导朱翊钧目的就是为了向朱翊钧宣扬接下来的话。

  “回陛下,如何提高效率,其实有多种方式。”

  见刘宗周将效率这现代词汇用古语解释的很好,卢飏便觉定以后便要将这个词带到大明来了。

  “提高效率,可以从改进印刷的工艺或者提高雇工的熟练程度方面来入手,比如前朝有个匠人叫毕昇,弄出了胶泥活字和木板活字,舍弃之前一版一雕刻的印刷术,让这些雕刻的字活动起来,一本书的常用字就是那些,印完一页,便将那些活动的雕刻字只要重新排版就好,不用再行雕刻,这便大大提高了效率,所以宋朝时,书籍便较唐朝便宜了不好少,书籍便宜了,识字的人便多了,所以宋朝便出了那么许多大家。”

  卢飏旁敲侧击,一步步将朱翊钧的思想往科技兴邦的方面引导。

  “哦,你说的那个毕昇,朕也听说过,是不是宋朝沈存中(沈括)编印的那本《梦溪笔谈》中的人物。”

  卢飏闻言一惊,想不到《梦溪笔谈》这本书朱翊钧竟然也看过,心中惊喜,随后便道:“陛下学究天人,学生佩服。”

  “哈哈,你小小年纪到学会了拍马屁,你们读到那些书,朕也读过,朕小时候可是被张相公逼着读了不少书的。”

  说到张相公三个字,朱翊钧明显神情一滞,卢飏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幕,却也不动声色。

  当然卢飏更欣慰的是朱翊钧竟然读过这类所谓的杂书,而且在他那个年代,这本书竟然还在华夏失传了,是建国后才从国外引进回来。

  明朝科技文化昌明,不仅前朝历代的古本书籍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而且还在不断发扬光大,文学、科技类的著作层出不穷,但到了清朝,中华大地传承数千年的古本、典籍、科技、文明,却被一股脑的给禁没了,文化凋敝,科技退后,百姓愚昧,险些又回到了奴隶社会,卢飏每每思之,常心痛不已。

  但对于卢飏的惊奇,刘宗周却淡定的很,这时代的知识分子不光看《梦溪笔谈》这类的书籍,还有好多文人同好聚会研究这些东西呢,比如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徐光启,当年在翰林院做庶吉士,便常召集京师的同好聚会,研究他那泰西之法,刘宗周受邀也去过几次。

  宫廷之中自然也概不能外,据说太子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闲暇便喜欢研究木作之法,皇上和太子也并不以为意。

  如今的大明,从皇帝到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