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百九十五章 炮击_大明之风起青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箭手则全部装备了机械弩箭。

  这种弩箭早在战国时期便出现了,后来在两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过在明朝后期,火器崛起以后,这种弩箭应用的少了。

  不过在上次新城山之战中,卢飏发现明军弓箭手普遍都用简单的手拉弓,于是便提出了用两宋时期的机械弓弩的想法,这种弩箭比弓箭射程远,上弦也更加轻松,射速高,准确度也高,关键是特别适合快速培养弓弩手,即使臂力不强的,借助全身的力量,一样可以给弩箭上弦。

  卢飏的这个提议得到了张维贤等勋贵的支持,而且技术上也并不复杂,明朝的工匠很快便拿出了样机,稍加改造之后,便大批量的生产,并将这种机械弩装备到了京营里面。

  另外对于车阵的防御,在卢飏的建议下,又加上了铁蒺藜和铁丝网。

  明朝已经有了拉丝技术,不过是用在金银铜等贵金属上面的艺术造型,卢飏找到工匠之后,给他说了铁丝的概念和形状,很快便给卢飏弄出了样品。

  虽然这铁丝不如后世的那般长,但是用作铁丝网却是够用了,将这些一截一截的铁丝连起来,再卷成一圈圈的,上面弄上铁蒺藜,便和后世的那种差不许多了。

  看着车阵前面挖的陷马坑,以及车阵上面布置的铁丝网和铁蒺藜,张维贤感觉安全多了,这东西摸一把都可能把手给扎破了,这下子看那些鞑子怎么进来。

  不过这时候抚顺城内的鞑子还在列队,但是高尔山上的炮火已经停了,一刻钟的炮火打击之后,山上的鞑子都快要疯了,于是便也不再集结,而是呈小队开始往山下冲。

  卢飏迅速调新军步兵以把总为单位进行拦截歼灭,具体作战小队则到了总旗,三十人一队对这些零散的鞑子进行打击。

  古人作战最重阵法,因为相对于结阵的军队,没有阵法的军队便没有组织度,个人武勇在阵列面前作用不大,即使你躲过了一人两人的长矛,但是十人的长矛从各个方向向你刺来的时候,你还能有什么办法。

  鞑子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但是既然知道还这么无头苍蝇般的乱冲,一是因为明军炮火又猛又准,根本没法结阵,二则是他们的主帅寻不见了,估计是死了,就在明军的第一波对山上建筑集火打击的时候,主帅没有跑出来。

  高尔山驻扎的鞑子主帅名叫和合礼,姓董鄂,也就是后世盛传的董鄂妃的老爹,这人是正红旗的甲喇额真,作战那是相当英勇,不过再英勇也敌不过五斤的铁弹。

  和合礼现在生死未卜,结阵又集结不起来,于是被打的懵逼了鞑子便以十几人的小队开始猛的往山下冲。

  其实这也是这些鞑子没有经历过炮战,不知道如何应对,其实应对炮击很简单,立马找掩体躲起来,千万不可乱跑,找不到掩体的,就直接趴在地上。

  当然若是这样还被击中,那就自认倒霉吧。

  等到不打炮了之后,或者敌人步兵攻击之前,再集结就是了。

  可是这些鞑子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一刻钟的炮击,彻底把这些鞑子打的红了眼。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