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9 出版成殇(求订阅支持!)_文科之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功。

  在这之前。

  中国新生的小说作品在西方社会能够卖出五万册的书籍已经极为罕见。

  但是李维维忘了一点。

  王东东参与了这部作品从初稿审稿到结集出版,上市发行然后再到寻找欧洲合作伙伴的整个过程。

  作为一个拥有十几年丰富出版经历的专业人士,他隐隐有一种预感,《功夫熊猫》会成为一个例外。

  一个让泰晤士河都为之震撼的例外。

  作为中国出版和新闻等行业最高的管理机构。

  新闻出版总署在临近新春的最后几天先后在权威报纸上转载刊登了两篇署名文章。

  这两篇文章都是由《小说家》杂志首先刊登出来,而后被各大文学刊物转载。

  其中一篇名为《2005年中国出版数字大全》,统计了国内所有的文学作品出版和销售情况。

  其中有一块是统计中国2005年文学作品在国外出版的情况。

  翻译出版的总数字为400多种,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以及70后的新生代作家的著作,这些作品一方面被西方国家的研究机构用于研究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一方面则是新生代的作品,由于接近西方的文化元素和读者习惯而备受推崇。

  如果仅从数据上来看。

  比之往年无疑是一个进步。

  但是还有另外一篇文章紧随其后:《中国作品的海外之路究竟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命题,也是一个容易引起轰动的命题。

  新闻总署之所以转载这样一篇文章,就是由于其中的一些观点引发深思。

  甚至引发了一些争论。

  下面是某个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小说家》采访的时候说的一段话,当时对方的问题是这样的:您认为目前中国的文学作品发展趋势应该是朝着通俗文学继续发展,还是大力鼓舞市场文学?

  在思虑了片刻后,新闻发言人这样说道:

  “当前国内文化发展潮流很汹涌,比之以前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我国出版作品的总数达到了几十万种,这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是如果去细看的话就知道出版的机构并不合理。

  至于究竟是以哪种文学作品为主,其实没有一个定论,文学作品一不能失去其艺术性,文学性,其次,如果具备商业性那自然更好。

  你像美国人写的书,像英国人写的,最近我听很多人告诉我,英国有个女作家叫罗琳,写了一本叫做《哈利波特》的书,将的是一个英国男孩子骑着扫把在天上飞。

  你说可笑不可笑?

  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的确可笑,但是女巫是英国的一种文化,就像我们国家的功夫,我们国家的神仙妖魔鬼怪一样。

  这个叫做罗琳的女作家把这样一种文化写进作品并且融合成一个精彩的故事,在全世界畅销。

  从某一方面来讲,这就是成功的文学作品,它畅销的不仅仅是商业价值,还有文化,一种文化的畅销对于文化自身而言就是发展和推动。

  我希望我们国家的作家也能够不拘一格地写出多种文化作品,百花齐放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这段话被播出和刊登之后,的确引发了一阵不小的争论。

  其中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功夫熊猫》的国际化问题。

  对于中国作品在国外出版成殇的事实,许多媒体都一改之前的话锋,转而聚焦到《功夫熊猫》究竟能不能在海外发行上来。

  “《功夫熊猫》究竟能走多远?

  《功夫熊猫》——一部儿童书籍能否走出国门?”

  有关于这样的标题在报亭几乎随处可见。

  一直到《东江文学》最新一刊头版头条刊出一则消息之后。

  “《功夫熊猫》已经证实获得英国出版社青睐,发行在即。”

  喧嚣。

  再次弥漫开来。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