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章 杜荷纵论高昌_大唐盗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家,根据书上记载西晋末年以来,中原战乱,导致秦雍一带的大批百姓移民涌入相对平静的河西地区。后来待坚东平六州,欲跨河西,图有西域,发兵十数万西进讨平凉州。于是先前那股涌向河西的流民潮,加上新近加入的河西本地居民,包括敦煌张、索、马、宋等望族,陇西鞠、赵等大姓再次大规模西迁进入高昌。与先前定居于此的汉族屯田吏士,征西留守军人,派驻为官者合流,构成高昌国的主体民族。这些汉人在于西域异族的接触中深切的感受到西域的那种强则分为酋长豪杰,弱则为人附落,民以力为雄的生存方式。所以在高昌。“杀人偿死,无它禁令”只要不杀人,一切都是依靠实力说话。故而高昌人皆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

  沿袭古风的高昌汉民,兵力虽然不多,但是一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敢战士。”

  “第三、财,这财自然值得是钱财!高昌不仅军事力量首屈一指,国家财力也相当富足。除了坐拥丝绸之路交通便利和贸易税收外,自然资源也很丰厚。《魏书高昌传》云:“高昌气候温暖,厥土良沃,谷麦一岁再熟,宜蚕,多五果,又饶涤。有草名羊刺,其上生蜜。而味甚佳。引水溉田。出赤盐,其味甚美,复有白盐,其形如玉,高昌人取以为枕,贡之中国。所以高昌的财力是相当丰厚的,即便是现在我都不明白,为什么高昌会打劫丝绸之路,我认为他们不缺这些钱物。这其中恐怕另有猫腻!”

  杜荷继续说着:“第四、盟,指得是盟友。韵氏王朝和西突厥一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除了相互通婚以外,两者也有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西突厥的乙咄陆可汗还在可汗浮图城囤以重兵,与高昌互为犄角之势,摆出了随时准备与高昌联合迎战任何敌人的架势。”

  “第五,道,说的是道路!高昌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从伊吾边境到高昌边境有四百多里地,这四百多里道路异常艰难,气候无常,后勤保障任务艰巨。我这里还未算大军从沙州至玉门的路途!那里沙靖连绵,人迹罕至,想必你们也知道吧。”

  “所以他目光在人群中扫过,斩钉截铁的道:“我大唐若是要出征高昌,这五个团难必须克服!”

  他的这番论言有些是李世民给他的那些书籍中记载的,有些是从安龙马口中打听出来的,他将一切对高昌的认识,做了一个总结就是“城、民、财、援、道”这五个字。

  他事先做了准备,所以变现的几乎完美。

  他对于高昌的认识,不仅仅让魏征、诸遂良目瞪口呆,即便是房玄龄、杜如晦也是一脸的惊讶,李世民也想不到,嘴巴咧张着,一脸的欢喜。

  程咬金一脸的郁闷,叫喝道:“杜家小子,说什么混话呢!怎么将高昌说的这么难打,你究竟是哪一边的人?”杜荷却自信一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知道了人家的优点,破起来也又有何难?”

  险:第二更到,晚上还有第三更,老规矩,可能很晚了,不需要等,明天可以看!A!~!

  ..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