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一章 收得薛仁贵_大唐盗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北苦寒,战马水土不服,损失了七八成。唐朝在经济的拖累下,这才不得已撤退的。

  正如杜荷想的一般”薛仁贵早有从军之心,只是作为一个农民”他需要照顾妻儿,无法踏上这一条路。杜荷这个时候,拉了他一把,他岂能拒绝?

  只是绕师远征是最耗费国力的,汉武帝有文景之治给他打基础”到最后依旧是海内空虚,人口减半。

  薛仁贵也被同样的神话,《薛家将》就是专门神话他的。但在杜荷看来”薛仁贵根本没有必要神话,他的历史事迹就充满了神话色彩。

  东突厥的大将看着大唐高挂的“薛”字旌旗,心底隐隐发虚了”不知是真是假:在他们眼底薛仁贵已经“死”了”当年大非川之战”薛仁贵因为种种不利的原因,被副将郭待封这个草包托了后腿。郭待封擅违军令”贻误军机,使得薛仁贵的作战计划泄露”同时敌人又是吐蕃全史第一名将葛尔钦陵,他抓住了郭待封犯的错,几乎全歼了唐军。此战是唐朝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同时也是薛仁贵唯一的败战。

  他脸容肃然,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深深的注视着站在面前的这位传奇名将。关于薛仁贵的故事”他听的太多了。说他一句传奇名将,一点也不为过,他的事迹充满了传奇色彩。

  心动了,面对这种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薛仁贵哪能忍受的了这个**。

  他凭借本事在征伐高句丽一战中立下不菲功绩,让李世民感慨的赞叹“联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本是应该大展宏图的时候,可是接下来却看守了十二年的玄武门。

  呃”似乎有些想远了!

  在研读唐史的时候,每每看到《薛仁贵传》,杜荷就不禁感慨”假若薛仁贵能够早些从军,在他二十岁,或者二十五岁的时候投军的话,就能赶上大唐对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者、西突厥、薛延陀等战役。

  草原上强者为尊”族里最骁勇的战士,在两军阵前让薛仁贵慑服,下马请降”这是何等打击士气的举动。结果可想而知”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九姓回讫大败。

  薛仁贵究竟以何等惊世骇俗的箭技”慑服了回纯勇士。

  当然,这一切都是杜荷的幻想,历史上征伐高句丽的战役也不是因为缺乏良将。大多不了解当时情况的人都认为李世民征伐高句丽失败,事实上这是错误的。

  薛仁贵是整个战役的负责人,作为主将”虽然这不是他的错过”但也难辞其咎,贬为半民。

  柳氏明白事理,恭喜之余”马上就给薛仁贵收拾好了行礼,让他随杜荷前往长安。

  史书上也没有详细的记载东突厥有多少人马,也不知薛仁贵这帽子一脱”究竟吓跑了多少人,但从斩首一万余,俘虏三万余的战绩来看,东突厥的兵马,至少至少不下于五六万。

  面对薛仁贵如此一问,杜荷很自囊的说了一句:“然也从很早开始,世人说起他杜荷,早已不是杜如晦之子了。虽然他此刻还比不了杜如晦的立业之功,但种种事迹已经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早已摆脱了父亲的庇佑。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