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91章 以一人之慨言,叫这满座诸子学士,_轮回模拟:我能逆天改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拥护与共鸣。

  “先生自称,于儒学有着三分见解,那么荀某且问,不知先生修文,所为何求?”

  拱了拱手,荀况神情稳重,率先问出。

  他这一问,最是广泛,但往往能问出其人对于儒法最为坚定的见解。

  当然,也不乏含糊其辞,不得精要,但那种却是平庸无奇之辈才会糊弄。

  像是眼前这位,荀况能够感觉得到,这少年一颗文心天成,有诸子之姿,其见解,也当不会与凡俗平庸者,相提并论。

  果然,随着他话语声落,季秋毫不犹豫,吐词清晰,便不假思索道:

  “夫子周游列国,孟子走遍天下,当晓世事如何。”

  “如今世道,礼乐崩坏,凡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在下认为,若是修儒道者,当以复兴我人族前路,以为先驱,才是所求。”

  荀况听后,轻轻点头,只继续道:

  “季先生讲的有理,儒生墨者辗转各地,也都是为了寻求这样一个答案。”

  “他们对此,也都有着各家见解。”

  “那不知道,先生以为,如何才是济世之良策?”

  方才那些话,充其量也就算是开篇点题。

  题点出来。

  后面的,才是直指核心。

  对此,季秋坦然回答:

  “儒家修文气,养浩然正气于吾身,读书养性,乃大道也,而我辈既得大道,当传播大道,广撒于天下,而不必困于一地之所。”

  “只有将超凡的种子,将读书的学问,播撒到整个天下,才是济世之良策。”

  “比如夫子与门下大贤,走遍这七国九州,便是这个道理。”

  这中心处的论述,经过声音加持,扩散到了整个广场内外。

  闻得之人,不禁再次鼓掌喝彩了起来:

  “彩——!”

  此时,作为执掌这次争鸣的孟轲,也是不由点了点头。

  开篇至此,已是不错。

  只要建立的那门学说不出纰漏,季秋名列稷下诸子,儒家大贤,当无例外!

  可未料到,此时荀况问至此般地步,仍然未曾坐下身子,依旧冷不丁的又出声道:

  “哦?”

  “那根据先生所言,莫非只于一地建立学说,效于一地国政,以此馈赠治下凡民,此并非为济世之策否?”

  这话问的,就有些刁钻苛刻的意思,哪怕是诸子之间,也是不由侧目,看向荀况。

  哪怕是孟轲,亦是不禁皱了下眉头,觉得荀况轻狂,有些过了界。

  但若只是这样刁难,也不失为一种考量。

  是以,暂时也没人对此出声。

  直到,那场中布衣少年一笑:

  “此种方法,应是因地制宜,但思及眼下时代”

  “荀先生所言,也不无道理。”

  “布政一方者,上有层层权贵,若无通天伟力,当是一直受制于人,即使偶尔有一策一法得以布施,可所得成效,又岂能惠及天下人?”

  “不过是,蕞尔之才罢了!”

  “于天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