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章 生存艰难_东篱把酒黄昏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济善堂却是无妨的,只要能把饭做熟就行。

  因此孙栓子到济善堂最初几年,帮佣一直都是位姓齐的老妈妈。

  齐妈妈身世堪怜,中年丧夫,唯一的儿子不堪忍受家里的贫苦,去边塞从军,妄图挣一份家业,二十年音讯全无,恐怕早就战死沙场,连骨头都化成灰了。

  宗族并没有可怜她一个孤身老人,生存艰难,收回了家里的田地,连她的嫁妆都没有返还,光身子将她赶走,任她自生自灭。

  年岁尚可时,还能找到些浆洗活计,再大些,手疼腰疼,衣服也洗不动了,只得来济善堂做工,想着等老了直接住在这儿等死,至少能有个收尸的地方。

  因此她突然离开,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但济善堂老的老,小的小,也没有人有能力寻找她,管事的并没有解释,只过段时间就换了位帮佣,日子照常。

  这是第一位离开济善堂的,接下来的一年时间,济善堂便像走马灯似的,前前后换了十几位帮佣,甚至老人和孩子的流动速度也比之前快上许多。

  对很多老人来说,进了济善堂就是在等死,虽了无生趣,但胜在日子安稳,比外面无人奉养朝不保夕还强上许多。

  能进来的,除非死亡,基本也不会想着出去,外面没有家产,没有亲眷,也就没有牵挂。

  每年都有人老死,济善堂不会如何操办丧礼,一席草席卷了,送到义庄,由义庄负责下葬,从此世上便再无此人。

  孙栓子断断续续乱七八糟的讲述毫无重点,听得姜家父子三人云里雾里,这不就是济善堂的日常吗?

  贫穷是原罪,穷苦人家老人想要安享晚年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子女们自己尚且疲于奔命,又哪有时间精力金钱好好奉养老人,济善堂到底也没让老人冻饿而死,何罪之有?

  难不成这孙栓子觉得这世上的人都合该长生不老才好?孤儿哪有这么幼稚的!

  不是的,不是的。孙栓子知道这三个人一个信他的都没有,觉得他信口雌黄,胡言乱语。

  到底要怎么才能说明这其中的问题呢?

  跟孙栓子关系最要好的一位老人,是老孙头。

  因为是同姓,说不得往上翻族谱,五百年前算一家,老孙头对孙栓子兄妹多了一份慈爱,他只得一子,妻室生子而亡,无钱再续,好容易将儿子养大成人,却因意外淹死在浚河里。

  他家里有两亩薄田,一个人省吃俭用日子倒也过得,又有侄儿,完全能养老,不至于沦落到济善堂。

  可人算不如天算,等他逐渐老迈,种不得田,两亩薄田被侄儿霸占,却一厘口粮都不与他。

  他活不下去,索性撕破脸,卖了田,带着钱住进了济善堂。

  他算是在一众老者中,经济很宽裕的,时不时买点细粮给大家改善伙食,孙栓儿因此得了不少好处。

  祖孙俩还真有几分惺惺相惜的意思在,很是过了两年温馨日子。

  今年三月中,老孙头一场风寒没挺过去,离了人世,孙栓子哭得撕心裂肺送走了最像他亲爷爷的人。

  他偷偷带着小妹跑出去祭祀,之前早已打听过老孙头会被葬在何处,等到了地方,差点没直接吓死在当场!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