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九章 群官_大魏王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织的布厚,君侯说不要花巧,就用纯白棉布,厚重结实,可以迅速打开市场,三年之后,倭国,吕宋,南洋诸国,只要棉花够,一百万匹,一千万匹,俱是不在话下啊。”

  众人都是莞尔而笑,连方少群都是听的笑起来。

  东藩这里重技术,重革新,也重效率,轻税率,种田,办厂,俱是有一种活力在,虽然现在一切都还在草创之中,并未获利,但总是给人一种欣欣向荣之感。

  “还有榨油,咱们东藩,澎湖都大量种豆,这豆子用人力榨油太费时耗工了。川中还是哪里,早就有水利榨机了,以水流带动轴承,不断压榨,人力只是辅助,昼夜不停的出油。傻子都是知道,人光是吃饭,没有盐会浮肿,没有油吃,三斤饭吃下肚也不觉得饱。加两钱油,吃的嘴上油光光的,怕是一斤饭就抵得饿了。所以再无钱的人家,也得想办法买些油。不管是菜子油,豆油,还是熬制的猪油,均有大用,离不得的。君侯有言在先,我们东藩所经营的,一定是要与民生相关,且数量要大,要么就是与海外贸易有关,量也是要大。瓷器什么的,我们追赶很难,棉布,生丝,俱可大量外贸,榨豆出油,行销沿海各路,也是有大利可图的啊。”

  李仪这时点头道:“怪不得当初君侯重视牧之,我等均不如也。”

  傅谦虽然得意,却还是没有上头,当下摆手一笑,说道:“欲成其事,必善其器。我是器物小道,若无君侯,岂有东藩眼前一切,我有技术有何用?林九四的技术比我强的多了,还不是被人以仆役之流视之。不管是棉,豆,工厂,没有资本,人员,土地,光有技术,那就成了奇技淫巧,全无用处。”

  众人闻言都笑起来,儒生挟怨抨击工匠,总是说奇技淫巧于国无益,而东藩这边的情形,对这些迂腐的儒生来说就是左右不停扇在脸上的耳光。

  倒是吴时中这样的大儒,对工匠的技术进步是持肯定的态度,当年孔子自云不知兵革和稼穑之事,夫子又何偿鄙视过操持这些技艺的人呢?只是后世的人浅薄无知,所谓十年苦读,东华门中状元唱名而出的才算真男儿,真是无理悖论,荒唐可笑。

  执矛戈于寒风大雪中御卫匈奴,半夜衔枚策马,深入草原,击败突厥骑兵,俘其可汗,断绝中国边患的不算真男儿,读几本书,故纸堆中求学问的反而才算真男儿,岂不是咄咄怪事?

  腐儒之论,在东藩这里毫无市场可言,最少徐子先的态度是相当明显。

  儒学,杂学各有其用,就算是广办学校,请大儒来主持其事,也是重其名,而不是求其学。东藩的学童士子,各凭所需求学,不论经学和商算律法水文各学,只要能得其作,学问便是好的,而非儒学独尊。

  这个态度相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