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8、_从情满四合院开始的影视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拥才巴闭。”

  李强说:“我要那样就是找不痛快了,不少大老还记着我们大O班的仇呢,哦,陈生,后面还跟着一个叫梁国栋的,

  他是名义上持有马家电子厂股份的,也是个做生意的人,在五洋商贸做过经理,我信得过的兄弟。此番跟小马先生商议,

  您是作为有内弟门路的合伙人,算是第三方吧。我思来想去,把周佳明的小岛株式会社当做幕后金主更稳妥点。”

  陈梓林知道他们帮会肯定有白扇子出谋划策的人,想必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便摆摆手说:“这些都是细枝末叶,你看着办就行。

  如果谈妥马家电子厂进内弟办厂,你得多投点,稳赚不亏的好买卖。”

  李强笑着说:“不赚钱也投资,给我们国家增砖添瓦嘛。”

  陈梓林夸了他一句:“你这个思想觉悟高,要继续发扬。国家搞改开,还是想老百姓日子好过点。祖国强大了,我们腰杆也直。”

  李强连连点头:“我知道的,为什么我们内地来的被港城人瞧不起,还不就是穷吗,我到港城这么久,我也知道一点,

  要不是背靠着大陆,港城连澹水都喝不起,莫说成火车皮拉过来的鸡子鱼肉蛋了。”

  陈梓林哟嚯了声:“阿强,有见地啊,不过都是互惠互利,我们国家需要港城这个唯一通向世界的出口。”

  两人聊着闲话,虎头奔来到了观塘的恒业街,这里遍布大量电子厂,说起港城的工业起步,

  就不得不提及1962年,首家进驻港城的米国仙童半导体公司,也译作飞兆半导体公司,是开发世界上第一款商用集成电路的公司。

  米国公司进驻港城,无非是降本增效,还一个是躲避米国工会的限制,

  而且港城当时工人时薪仅为米国工人的十分之一(25美分),

  加之没有替工人撑腰的工会,米国公司可以肆无忌惮地进行加班剥削,

  1963年工厂正是生产,公司在米国生产晶圆后运到港进行封装和测试,最终的成品一部分运回米国,剩下的则直接在亚洲销售,

  它们的生产流程比其他晶体管更加劳动密集,所以很快就雇用了六千余名工人,在几名米国主管和数千名港工人“三班倒”的努力下,基尼仅1963年全年,在原本是拖鞋厂的厂房内,产量达到了1.2亿枚,

  仙童半导体公司是第一个在亚洲布局产线的芯片公司,随后包括德州仪器、摩托罗拉在内的其他米国公司,和一些日国公司纷纷在港设厂。

  到1970年,港电子厂的数量达到230家,雇佣工人达3.8万人。港工业出口占到了总出口的81%,这也标志着港城已从单纯的转口港转变为工业化城市,

  开始实现港城经济的第一次转型,由原本以轻工业为主导,转型为以电子工业、金融业和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