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5章 各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7)_物种起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绝了。企鹅的翅膀有相当大的用处,可做鳍用;因而它或许代表翅膀的初生状态:这并非说我觉得这是事实;它更有可能是某一缩小了的器官,为适应新的机能所以产生了变异。可是,几维鸟的翅膀是完全没用的,而且的确是残迹的。欧文觉得肺鱼的简单的丝状肢是“于高级脊椎动物中,达到充足机能发育的器官的起点”;可是依照最近京特博士提出的观念,它们也许是通过继续存在的鳍轴组成的,这鳍轴长有不发达的鳍条或侧枝。鸭嘴兽的乳腺如比起黄牛的乳房,能够称为是初生状态的。若干蔓足类的卵带已没法作为卵的附着物,非常不发达,这些便是初生状态的鳃。

  相同物种的每一个体中,在发育程度上与别的一些方面残迹器官相当容易发生变异。在密切类似的物种中,有时相同器官缩小的程度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相同科的雌蛾的翅膀状态强有力地证明了后者。残迹器官也许全部萎缩掉,这意味着一些器官在某些动物或植物中,已彻底不存在,尽管我们原希望按照类推能找到它们,且在畸形个体中确实偶然能够见到它们。比方说玄参科的大部分植物,其第五条雄蕊已彻底萎缩,然而我们能判定曾经第五条雄蕊存在过,由于能在此科的非常多的物种中发现其残迹物,而且有时该残迹物会充分发育,同我们有时在一般的金鱼草里所见到的那般。当在相同纲的不同成员中找寻一切器官的同原作用时,最常见的是找到残迹物,又或是为了完全理解这些器官的关系,残迹物的发现是最为有益的。欧文所绘的马、黄牛以及犀牛的腿骨图充分地表现了此点。

  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事实,也就是残迹器官,像鲸鱼与反刍类上颚的牙齿,一般见于胚胎,可后来又彻底消失了。我肯定,这也是一条常规的法则,即残迹器官,如运用相邻器官来比较,则在胚胎中要大于在成体里:因而此种器官初期的残迹状态是不太明显的,甚至在任何程度上都不可以说是残迹的。因而,成体的残迹器官一般被说成是还存留在胚胎的状态。

  在上面我已举出了关于残迹器官的某些重要事实。当细心考虑这些事实时,不管什么人都会感到惊喜:因为它告诉我们大部分局部与器官巧妙地和某种功能相适应的相同推理能力,也一样明了地告诉我们这些残迹的或萎缩的器官是缺损的,毫无用处的。在博物学著作里,通常把残迹器官说成是“为了对称的理由”或者是为了要“完成自然的设计”而被创造出来的。

  可这并非一种说明,而仅仅是事实的复述,本身就存有矛盾:比方说王蛇有后肢及骨盘的残迹物,倘若说这些骨的保存是为了“完成自然的设计”,那么就如同魏斯曼教授所提问的,何以另外的蛇不保存这些骨,甚至于它们缺乏这些骨的残迹?倘若相信卫星“为了对称的缘故”循着椭圆形轨道绕着行星运行,由于行星是这般绕着太阳运行的,则对于如此阐明的天文学者,将有何感想呢?有一位著名的生理学者假定残迹器官是用于排除过剩的或不利于系统的物质的,他依据该假定来说明残迹器官的存在;可是我们可以假定那微小的乳头--它一般代表雄花中的雌蕊且只通过细胞组织构成--有如此的作用吗?我们可以假定今后绝对不存在的、残迹的牙齿移走像磷酸钙这等珍贵的物质能够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牛胚胎吗?当人的指头被截断时,我们明白在断指上会有残缺的指甲,倘若我判断这些指甲的缺损是为了排除角状物质而发育的,那么就应该认为海牛的鳍上的残迹指甲也是为了一样的理由而发育的。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