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抗暴诗_苏东坡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耙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而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茹苦一月被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赤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卖牛纳税拆屋炊,肤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鬼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上面这首“水调歌头”是熙宁九年(一○七六)在密州时作的。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钢钲。

  在另一首给孔文仲的诗里,他流露出对声势值赫的官场气派的蔑视:

  他的第二首诗惹出了麻烦,因为他的思路一直顺着鱼和兽失去了自由的方向发展下去。从此处一步就会跳到在监狱中被鞭打的囚犯,还有那些囚犯的妻子儿女也被关入监狱的事。在这些长诗里,他必须押前面字句的韵,而思想也自然要顺着那些同韵的字发展。这诗里有两个要押的韵脚,一个是“道”,一个是“摹”。在一首诗里他说:“作诗火急迫亡速。”在另外诗里自然写出“岁荒无街归亡速”。在押“摹”字韵时,他写出“孤烟落日不可摹”;但在另一首诗写囚犯时,他又说“鹊则易画虎难摹”——这分明是指暴政了。

  东望海,西望湖,山平水运细欲无。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天静伤鸿犹能翼,月明惊鹊未安枝。

  他在密州写的一首诗,是寄给乔太傅的,综括熙宁四年至九年,他在杭州、后来在密州那段写作多产时期他的一般态度:

  他往北游到太湖地区,他看见好友,高大长须的孙觉。他这位书画名家,在友人的名家书法集上题了一首诗。在诗里他说的也是:“嗟余与子久离群,耳冷。已灰百不闻。”他写了一首极美的诗描写水车泻出的水流时,他起的题目是“吴中田妇叹”:

  他也写快乐的诗歌,给杭州钱塘江潮时的“弄潮儿”。每年八月中秋,各地人都自老远跑到钱塘江岸边观看潮水自海外奔腾而至,不停高涨,涌入狭窄的钱塘江口。在高潮来临之前,总是举行水上特技表演。现在我们还不清楚当年是如何在波涛上漂浮。在水上表演的人名叫“打浪儿”,似乎那些深识水性的人乘小舟出海,船上饰以红绿旗帜,出去迎接涌来的高潮。苏东坡给那些“打浪儿”编出通俗的歌曲唱。歌曲里说雪白的浪花吞没了“打浪儿”的红旗帜,浪潮遮蔽住半个越山的景色。但是他也写出早晨酒醒后内心的感触:

  在到杭州西南的富阳之行时,他写出天放晴时清新可喜的诗句,开始如下:

  在日后引起是非的一首诗里,他挖苦了当权派,把他们暗比做夜枭。他那时正同周抓游历岭南。根据记载,后来在审问苏东坡时,岭南的一个太守草拟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