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章 人权组织 下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命令,也不是单独的大祭司和教会来下达,而是作为君主的颛顼自己来。

  所以,一直到商朝,双方之间,其实不能说是王权和教权的斗争,而是兼任了大祭司的国君,和王国贵族们担任的其他祭司之间的斗争。更形象点,就是政教合一国家里,政教合一的大祭司对其他贵族祭司的、神权上的“削藩”。

  在争斗中,国君的优势越来越大,到武丁、祖甲时代,祭祀活动已经基本被国君掌握。但商朝衰落之后,贵族祭司又卷土重来。

  为了应对这种问题,周人设计了出了“天子”的法理论述。在周公时代,这个转变最终完成。相比于前代,它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好处。

  首先,他们继续借用了“天”。

  中原的神灵体系太多太杂,人和神的关系也难以统一。有些地方的神温和,有些地方的神粗暴,有些地方神和人关系融洽,有些地方双方只是捏着鼻子合作……神和神,神和信徒,信徒和信徒,关系错综复杂,处理起来很是麻烦。

  所以,夏商以来,国君们越来越倾向于远离具体的神,而开始推崇“天”的概念。传统的太阳神、玄鸟图腾,都让位给了天帝。

  随着国家制度越来越成熟,天神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到最后,天已经成了一个和王室先祖绑定,而且至高无上的神格,其他所有神,都归在了这个“天”下面。这种至高主神的出现,也是神权“削藩”成功,中央政府收拢了祭祀权力的标志。

  其次,周王在天的基础上,开始自称天子。

  当初,商王为了强调权威,甚至把自己称为天神。但大家都知道,人终究不是神。在现实的冲击面前,这种宣称维持不了多久。这种尴尬无法避免,周王就选了个取巧的说法,不自称天神,而是自称天神的儿子。

  这里,天子就巧妙地用上了那个“虚拟血缘”。

  虽然大家都知道,天和人其实没什么亲戚,但法理上,它确实提供了天本身之外,最接近天这个至高神性的位置。而且,这个位置还是排它的——只要别人不同样自称天子,那就构不成竞争。

  没有天子的时代,国君是大祭司,贵族们是普通祭司,大家有地位高低的区别,但都能参加祭祀活动。国君有权力主持祭祀事务,但贵族们也可以利用制度,合法地插手。

  天子出现后,祭祀活动就成了人家的家事。儿子祭祀爹,合情合理;外人祭祀别人的爹,就出格了。

  这样改动之后,天子就不再和祭司们分享权力了。祭司们也从神权上的分封贵族,下降成了神权上的代理官吏——他们最多只能代表国君,代办祭祀活动。执行祭祀的权力,就此与天子绑死了。

  也是因为如此,从周朝开始,贵族们直接争夺祭祀权的行动几乎消失了。他们可以通过控制天子来干涉祭祀权,甚至自己取而代之。但无论如何,祭祀权在同一时刻,都只属于一个人,中原政权对祭祀权的控制力,就这样继续强化了。

  而这个发展大潮,依然没有停下来。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