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四章 时疫_千金谋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午考经义,下午考实务,考试考了一天,李复书和赵学尔就监考了一天。

  在李复书的监督和关注下,考核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李复书拿着国子监呈上来的厚厚一沓考核合格者的名单和考卷,十分高兴地与赵学尔道:“这届考生很是不错,不但见解独到,而且少了科举考生们做文章的那种匠气。”

  科举考生做文章的格式和技巧都是经过长年累月训练的,而这次参加考试的官员勋爵子弟基本上没有受过那种专门的训练,所以基本上都是想什么写什么,其直白程度让看惯了弯弯绕绕奏折的李复书十分稀罕。

  为了恩荫制度和爵位继承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行,李复书暗中授意国子监将考核标准稍微放得低一些,以鼓励那些暗中观望之人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改革中来。

  不过他仍然没有想到,通过考试的人竟然有半数之多。

  这次考试能够有这么多人通过考核,倒并不都是李复书的功劳。

  一来,是因为敢勇当先之人往往都是有真才实学之人。

  二来,是因为他们本来就生于官宦权贵之家,从小就接触书本,受名师教导,并且听家中父祖谈论政务,常年累月受家族熏陶,自然要比平民百姓家出来的子弟更懂时政。

  三来,这次的考试实际是为了淘汰掉无才无德之人,让他们没有做官或者继承爵位的机会,比起层层选拔综合性人才的科举考试要简单得多得多。

  再加上李复书稍稍放松了那么一丢丢地考核标准,结果就有一半的人通过了考核。

  李复书特意选了考试的前十名,把他们安排在京都要职,其他人便让吏部从现有的空缺中选出比较好的官职给安排上。

  总之,要比他们通过之前的无门槛恩荫替补能够谋到的位子要好得多。

  半个月以后。

  通过考核的名单在国子监张榜公之于众。

  再三日后。

  李复书亲自在为政殿上为考核通过者授官,并且为爵位继承者颁布册书。

  这原本是吏部做的事情,如今竟然由李复书亲自来做,通过考核的考生只觉得荣耀无比,十分庆幸当初选择了参加考试。

  赵学时和赵学玉也参加了考试。

  若是科举考进士,赵学玉还不一定能中,但他这些年受赵学尔的监督和教导,这种针对官员勋爵子弟的考核对他来说还是十分容易的。

  这一日他也在为政殿接受李复书为他授官,职位是粱州泊山县县令,南边的一个偏远小县。因为早就知道自己会被外放,所以他十分坦然地接受了。

  但赵学时却素来懒怠读书,这次不仅没有通过考核,还因为没有通过考核而丢了如今的官职,要重新到国子监读书,因此心中埋怨赵学尔多事。

  第二日,朝中便有人称颂起李复书推行改革的事情。

  而且这些人之中,不乏权贵派的

  请收藏:https://m.bq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